常见急症的科学施救方法
皖西日报
作者:杨宏云
新闻 时间:2025年05月14日 来源:皖西日报
在生活中,突发急症(如心脏骤停、烫伤、食物中毒等)可能随时发生,威胁生命安全。掌握科学的急救方法能为患者争取黄金抢救时间,甚至挽救生命。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急症的急救知识,帮助大家在紧急时刻保持冷静,科学施救。 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是最紧急的突发状况之一,黄金抢救时间仅有4-6分钟。一旦发现患者突然倒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呈濒死叹息样呼吸,需立刻启动急救流程。首先,拍打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喊,确认其意识状态,若患者无反应,应立即请周围人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取来附近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同时,迅速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CPR),施救者需跪在患者一侧,双手交叠,手掌根部置于两乳头连线中点,用上身力量垂直向下按压,频率至少100-120次/分钟,深度5-6厘米。每按压30次,进行2次人工呼吸,开放气道时需清理口腔异物,捏住患者鼻子,用嘴完全覆盖患者口唇吹气。AED到达后,按照语音提示操作,分析患者心律并进行电击除颤,电击后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至专业医护人员接手。 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极易引发中暑。轻度中暑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口渴等症状,此时应迅速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领口、袖口等束缚衣物,用湿毛巾擦拭身体降温,可少量多次饮用含盐分的清凉饮品。若患者出现体温升高、面色潮红、大量出汗或皮肤湿冷等重度中暑症状,可将患者浸泡在水温15-20℃的浴盆中,或用湿床单包裹患者,同时用风扇加速水分蒸发带走热量,当体温降至38℃左右时,停止降温。对于昏迷或抽搐的患者,要防止其咬伤舌头,将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烫伤 烫伤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儿童和老人。烫伤发生后,应立即用流动的凉水冲洗伤口15-30分钟,降低烫伤部位温度,缓解疼痛,减少组织损伤。冲洗后,轻轻脱去受伤部位的衣物,若衣物与皮肤粘连,不要强行撕扯,可用剪刀小心剪开。对于较小面积的轻度烫伤,可涂抹烫伤膏;若烫伤面积较大或出现水疱、皮肤破溃等情况,不要随意涂抹牙膏、酱油等物品,以免造成感染,应简单覆盖干净的纱布或毛巾,避免伤口污染,尽快前往医院处理。 气道异物梗阻 气道异物梗阻常发生在进食时,尤其是儿童和老人。当患者出现突然呛咳、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等表现时,应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对于成人和1岁以上儿童,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脚前后分开,前脚距离患者约一脚宽,后脚脚跟踮起,膝盖微弯,让患者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保持患者身体前倾、头部略低、嘴巴张开。施救者用双臂环绕患者腹部,一手握拳,拇指顶住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手抓住握拳手,快速有力地向内、向上冲击患者上腹部,每秒约1次,直至异物排出或患者恢复呼吸。对于1岁以下婴儿,应将婴儿面朝下,放在手臂上,用手支撑其头部和颈部,在两肩胛骨之间用手掌根部拍打5次;然后将婴儿翻转面朝上,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处,用两根手指快速按压5次,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异物排出。 食物中毒 食用不洁食物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发现食物中毒后,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若患者中毒时间较短,可尝试催吐,让患者大量饮用温盐水或淡肥皂水,并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咽后壁或舌根诱发呕吐,反复进行直至胃内容物基本吐净。但对于昏迷、抽搐、有严重心脏病等患者,不宜进行催吐。催吐后,可让患者适量饮用牛奶、豆浆等,保护胃黏膜。同时,保留剩余食物、呕吐物等样本,方便医生检测中毒原因,并尽快送医治疗。 掌握急救方法是必备的生存技能。这些知识既能保护自己和家人,也能在危急时刻帮助他人。希望大家熟记急救知识,让急救技能成为我们应对突发状况的有力工具。 (六安市人民医院急诊内科 杨宏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