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干眼症,您了解多少?
皖西日报
作者:张倩
新闻 时间:2024年12月20日 来源:皖西日报
随着社会老龄化,电子设备使用频率增加、长时间伏案工作、近距离作业的人群增多等原因导致干眼患病率日益增高。那么,干眼症到底是一种什么疾病呢?如何避免干眼症保护眼健康? 一.什么是干眼症? 干眼症是指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眼表疾病,表现为泪液的质、量,及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或眼表微环境失衡,可伴有泪液渗透压升高以及眼表组织炎性反应,损伤,神经异常。常见症状包括眼睛干涩、容易疲倦、眼痒、有异物感、痛灼热感、分泌物黏稠、怕风、畏光、对外界刺激敏感;有时眼睛太干,基本泪液不足,反而刺激反射性泪液分泌,而造成常常流泪;较严重者眼睛会红肿、充血、角质化、角膜上皮破皮而有丝状物黏附,这种损伤日久则可造成角结膜病变,并会影响视力。 二.干眼的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双生子研究表明,干眼症状与体征有一定遗传概率。 2.全身因素:女性尤其是更年期或老龄女性;全身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天疱疮、红斑狼疮)、雄激素缺乏;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长期使用抗组胺药、抗焦虑药、抗抑郁药、异维A酸,化疗药、高血压药、抗雄激素药、绝经后激素替代药物等。 3.生活方式因素:睡眠障碍、长时间注视视频终端、不良饮食习惯、抽烟等。 4.眼部因素:使用青光眼药物、含防腐剂滴眼液等;眼表疾病与损伤;长期佩戴角膜接触镜、接受角膜手术、白内障摘除手术、眼睑手术、飞秒激光辅助手术等。 5.环境因素:高原缺氧、紫外线照射、低湿度地区、空调环境、环境污染等。 正常情况下,泪液在眼球表面形成泪膜,泪膜自外向内分为三层:脂质层、水样层和黏液蛋白层。脂质层防蒸发,水液层保湿,黏液蛋白层降低表面张力、延长泪膜停留时间。泪膜除了保持眼球的湿润,让眼睛舒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改善眼睛的视觉质量。 三、干眼的分型。 干眼分为分泌不足型、蒸发过强型、黏蛋白缺乏型、泪液动力学异常型、混合型。其中蒸发过强型最常见,多数因睑板腺功能障碍致脂质层分泌不足,泪液过度蒸发。睑板腺堵塞或缺失会使脂质层稳定性下降,水分蒸发快,引发干眼。治疗前需检查确定干眼类型,以便对症治疗。 四、干眼症的检查方法。 1.自检:可通过简单测试判断。如以前打呵欠有眼泪流出,现在只有眼眶湿润;以前醒来有眼屎,现在醒来眼睛干涩甚至胀痛;以前不怕吹风,现在迎风需眯眼。 2.临床检查:常用眼表综合分析仪,集多项眼表检查功能,可测非侵入泪膜破裂时间、非侵入泪河高度、睑板腺拍照、眼前节照相及球结膜充血分析;角膜地形图检查,干眼患者角膜表面规则参数高于正常,参数越高干眼越重;还有荧光素染色检查、虎红染色检查等辅助检查。 五、干眼症的预防措施。 1.优化生活环境:暖气房定时通风,保持湿度40-60%,干燥时使用加湿器,增加瞬目动作,减少泪液流失。 2.合理安排作息:连续用眼不超40分钟,每40分钟休息5-10分钟,可闭目养神或远眺,每日累计用眼不超6小时。进行眨眼训练,每分钟10-20次,促进泪液分泌。 3.均衡膳食营养:饮食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瓜果、豆类、鱼、动物肝、瘦肉、鸡蛋、牛奶等高蛋白且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减少油炸、膨化、辛辣食物摄入。 4.纠正不良习惯:避免关灯看电视、玩手机,戴隐形眼镜睡觉,不过度依赖眼药水,不熬夜。 六、干眼症的治疗手段。 干眼症治疗的最终目标是打破干眼的病理恶性循环,恢复泪膜的稳定性。同时临床医师帮助患者建立慢病管理的思维,培养良好的饮食和行为习惯,改善生活环境达到减少干眼复发和减轻慢性化的目的。 1.药物治疗:人工泪液(如玻璃酸钠滴眼液)、眼部促分泌剂(地夸磷索纳滴眼液)、抗炎药物(普拉洛芬滴眼液)、免疫抑制剂(环孢素滴眼液)、促眼表修复药物(成纤维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 2.非药物治疗:热敷和雾化熏蒸,适用于睑板腺功能障碍类型的干眼,可用毛巾或眼罩热敷、蒸汽熏蒸;冷敷,适用于水液缺乏性干眼,可促泪腺分泌;睑缘清洁,治疗睑缘炎、睑板腺开口堵塞干眼;睑板腺按摩,手法、器械按摩;强脉冲光治疗;除螨治疗等;手术治疗,泪点永久封闭术、泪道栓塞术、羊膜移植术等。 干眼症虽非绝症,却是慢性眼表疾病,虽不致盲,但严重影响生活。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改善生活方式、合理用眼、健康饮食、充足睡眠、稳定情绪,配合眨眼、用药、熏蒸、热敷、按摩等治疗,可有效防控干眼症。 (六安市人民医院西院区眼科 张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