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卫生科普天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进入手术室,您会经历什么?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12月20日    来源:皖西日报

  从现代中国的医疗技术来讲,曾经很多疑难杂症都不再不可治愈,在现在的医疗水平下,除了传统的中医治疗和调理以外,手术成为针对一些外科疾病或重大伤害的有效治疗途径。对于手术,很多人都并不了解,而且部分患者对于手术有种莫名的恐惧,这种心理压力,往往会增加患者在术前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即将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人经常出现一些焦虑、紧张、消极等情绪,这对于手术的顺利开展,产生一些阻碍,其实手术并不像患者想象的那么恐怖。所以,必须正确了解手术相关知识,并且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进入手术室内需要的准备以及心理状态。本文为大家讲述进入手术室的全过程。
  1.术前宣教: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术前会做好术前访视工作,认真阅读患者的病历,了解患者的不同情况,主动与患者交谈,耐心解释患者的不同问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基本步骤、应注意的问题,缓解患者心中的紧张情绪,使患者的害怕、担忧心理得以缓解。
  2.手术中护理:患者被手术室专门的工作人员接入手术室,而家属在病房床位上或者在手术室门外家属等候区等候。家属等候区通常提供座位和舒缓的音乐,以缓解家属的焦虑和不安,也常配备大屏幕,让家属了解患者目前的手术状态。患者被接入患者等候室,在患者等候室内,医务人员或者护理人员会先对患者的信息进行核对。经过信息核对和身体状态检查无误后,护士会为患者开放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每一个患者麻醉所必须的操作,通过它可以为病人补充液体、应用药物及可能的输血,所以手术室内的输液针都是静脉留置针,通常较为粗大,但是手术室护士们的穿刺技术也是一流的。
  3.巡回护士把病人推到提前准备好的手术间里,协助患者过渡到手术床以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手术护士三方进行手术安全核查,核对病人资料信息,包括姓名、年龄、科别、住院号、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既往史、过敏史等。这是为了保证手术安全,全部信息正确才能开始麻醉,麻醉医生连接各种监测仪器。常规监测项目包括心电图、血压和氧饱和度,如需要再加用其它监测手段,它们为麻醉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之后,进行麻醉相关操作,依麻醉种类而不同,包括气管内插管、硬膜外穿刺、蛛网膜下腔穿刺、臂神经丛或颈神经丛穿刺等,特殊病人有时需要动脉及深静脉穿刺等。
  在手术过程中为了减轻患者紧张和焦虑的心情,增加手术舒适感,麻醉医生会使用“瞌睡针”让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当手术完成时经呼唤患者能从睡眠中清醒。麻醉医生始终在病人身边,既不断调整麻醉用药,也时刻监测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麻醉平稳后手术医生、洗手护士需进行外科手消毒、穿戴无菌手术衣、无菌手套等,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会严格按照物品清点制度清点手术物品,手术医生消毒、铺巾完成后进行第二次的手术安全核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手术进展如遇特殊情况,手术医生会及时到谈话间与患者家属沟通。整个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会寸步不离地守护在患者身边,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安全。
  4.手术结束后:在患者推出手术间以前,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手术护士最后进行第三次三方核查,气管内插管全麻病人会被送到麻醉恢复室,专业的麻醉医生和麻醉护士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确保他们安全醒来,并解决可能出现的疼痛、恐惧、呼吸不畅或血压不稳等术后问题。一旦病情稳定,医生会允许病人回到自己的病房或转入重症监护室等其他区域。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由手术室护士送回病房后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的情况,协助将患者安置好。
  手术室内的经历大致如此,其实患者及患者家属没有必要因为需要手术而感到忧愁或焦虑,对手术要正确看待,客观理解,不要过于担忧。广大群众通过健康饮食和锻炼才是保持自身身体健康的根本途径,身体素质提升,也就不需要踏入手术室,所以,保持自身身体健康才是第一要义。
(六安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张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