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术后护理 助您快速康复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来源:皖西日报
介入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式,因其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显著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手术的成功只是康复的第一步,术后护理同样重要。科学的护理不仅能促进伤口愈合,还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帮助患者更快恢复健康。 什么是介入手术? 介入手术是一种通过血管或其他自然腔道,在影像设备(如X线、超声、CT等)的引导下,利用导管、导丝等器械对病变部位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常见的介入手术包括心脏支架植入、肿瘤栓塞、血管成形术等。由于介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已成为许多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 介入术后护理要点 一、穿刺部位的护理 介入手术通常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进行,术后穿刺点的护理至关重要。 1.压迫止血:术后穿刺点需用压迫器或纱布加压包扎,防止出血。患者应保持穿刺侧肢体伸直,避免弯曲,以免影响止血效果。 2.观察出血情况:术后24小时内需密切观察穿刺点是否有渗血、血肿或疼痛。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3.保持清洁:穿刺部位应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感染。术后24小时内不宜洗澡,之后可用温水轻轻擦拭,避免用力搓揉。 二、活动与休息 1.术后卧床:术后需卧床休息6-8小时,穿刺侧肢体保持伸直,避免剧烈活动。 2.逐步恢复活动:术后24小时后可逐渐下床活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提重物,以免增加穿刺点出血风险。避免长时间站立,术后初期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以免增加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 三、饮食护理 1.术后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同时需多喝水,促进造影剂的排出。 2.高蛋白饮食:适量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鸡蛋、鱼肉、豆制品等),有助于伤口愈合。 3.低盐低脂饮食: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术后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4.避免辛辣刺激:术后应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刺激胃肠道,影响恢复。 四、药物管理 术后需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介入术后通常需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以防止血栓形成,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并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如有感染风险,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患者需按时服用,避免感染。若术后有轻微疼痛,可遵医嘱服用止痛药,但应避免过量使用。 五、心理护理 术后患者可能会因手术创伤或对疾病的担忧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并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六、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尽管介入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仍需警惕以下常见并发症。 1.出血与血肿:术后穿刺点出血或血肿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应密切观察穿刺点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血栓形成:术后长期卧床可能增加血栓风险,患者应尽早下床活动,必要时穿戴弹力袜或使用抗凝药物。 3.感染:术后穿刺点感染较为少见,但一旦发生需及时处理。患者应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4.造影剂肾病: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造影剂引起的肾功能损害,术后应多喝水,促进造影剂排出。 七、术后复查与随访。介入术后定期复查是确保手术效果和预防复发的重要环节,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1.常见的复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评估术后凝血状态,调整抗凝药物剂量。 2.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评估手术效果及病变部位恢复情况。 3.心电图、心脏彩超:对于心脏介入手术患者,需定期复查心脏。 介入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式,为许多患者带来了福音。然而,手术的成功离不开科学的术后护理。通过合理的穿刺部位护理、饮食管理、药物管理和心理护理,患者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加速康复。希望本文能为介入术后患者及家属提供实用的护理指导,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术后恢复过程,早日重获健康。 (六安市人民医院 李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