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之想
皖西日报
作者:舒和新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10日 来源:皖西日报
舒和新
最近十来年,参加的祭祀活动稍微多了一点,开始思考祭祀相关的一些东西。小时候,烧纸钱被批评为封建迷信,在禁止之列,但谁家有亲人去世,烧纸是公开的,并无人干涉。记得小学时,忘了是清明节前一天还是七月半前一天,老师在班里布置大家反对封建迷信、禁止烧纸活动,我们这些小孩很是认真地商议,组成几个小组,分别负责在某条路上阻止准备烧纸钱的人。次日是星期天,当我情绪高昂地准备实施这个计划时,竟被当老师的父亲安排打柴火等家务事,而他昨天还在很正经地布置我们反对封建迷信。 那时候烧纸钱,远没有现在大方。亲人去吊纸时,至多带两包纸,这些纸被裁成若干叠方块纸片,有人用弧形口的凿子蘸上桐油,在纸上面打上一个个槽印;如果没有凿子或来不及,就直接用牙咬,留下弧形印,然后放入烧纸的盆里。现在的人们,烧起纸来很豪爽,拆开几包纸,不再剪裁、凿印,而是堆在一起,直接点燃;不仅有纸,还有冥币,冥币的币值成千上万甚至上亿;不仅如此,还有纸质的金元宝、纸扎的电视电脑豪车金童玉女等。阔是阔了,但失去了传统的精致与功夫。换句话说,少了一份真心。 虽然纸钱的形式与时俱进了,纸质却没有变化,还是那种很粗糙的草纸,这引发了我越来越强烈的好奇心。在参观一些手工纸生产工艺之后,我推测,纸钱可能产生于纸出现的早期,那时的造纸工艺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是这种草纸,草纸作为纸钱就一直延续到现在。只是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既然纸钱的形式已经与时俱进,为什么纸钱本身还保留原初的质地?不是应该同样进化、用造币纸吗? 为了证实我的推测是否合理,我以“中国人烧纸祭祀逝者始于何时”为题,请教DeepSeek。答案完全证实了我的推测。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使得纸的应用开始普及,东汉、三国之后的魏晋就出现了烧纸钱的习俗,那时的纸张只能是这种草纸。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以相对廉价的纸张替代昂贵的金属币和陶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正如以陶俑取代活人陪葬是历史的进步一样,但从逝者的角度看,这使得祭祀者的诚心或孝心在相当大程度上打了折扣;而现在造纸业已推出各种高档纸,人们依然用最初形态、最廉价的草纸作为纸钱烧给逝者和先人,从节约资源的角度看,这是一种进步,但从逝者和先人的角度看,这份诚心或孝心还存几分呢? 先人们以烧纸钱祭奠亡灵,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祭祀文化,在那个愚昧的时代可以理解。但时至今日,这种祭祀文化应该彻底进行改革了。那些草纸基本上都是一些小型造纸厂生产的,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烧纸钱不仅污染空气,还频繁引发火灾。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祭祀先人更重要的是感情和诚心,在形式上完全可以与时俱进。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鲜花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形式既高雅,又能促进鲜花繁育、种植、运输和销售产业链的壮大,拉动经济。 还有一种更新颖的祭祀方式,就是网上祭奠,具有随时性、方便性、个性化、隐秘化的优点,年轻族群可以在这方面起带头作用。 走过人生大半程,对于身后事看得很淡。到时候,希望我的那一抔灰能埋在一棵香椿树下或一棵金银花下,或者伴着花瓣洒向大海。如此,你在这个世界里的一切都结束了。孩子如果想留个念想,可以在网上建一方墓园,想起来时,可以在墓园里种上一棵树或一株花;如果想不起来,也不会有任何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