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 版:红土地·清明祭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赤卫忠魂浩气存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10日    来源:皖西日报

  刘景忠

  清明,细密的微雨如丝般飘洒,轻柔地编织起一张思念的网。我静静伫立在故乡——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韩摆渡镇众姓桥村刘中院组的土地上。湿润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其中交融着青草的清新与新翻泥土的质朴芬芳,这是故乡独有的气息,承载着岁月的厚重,也勾起我对伯父刘开太深沉而无尽的追忆。
  伯父生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那是一个风雨如晦、山河飘摇的时代。国家深陷危难,百姓于黑暗的深渊中苦苦挣扎、艰难度日。然而,年轻的伯父,胸腔里却燃烧着一团炽热的火焰。怀着对自由与光明的无限向往,他毅然决然地投身革命,成为赤卫队的一员,踏上了一条布满荆棘却又无比壮丽、充满希望的道路。
  苏家埠战役整整持续了48个日夜,战况激烈空前。这场战役取得了鄂豫皖苏区前所未有的伟大胜利,为根据地的稳固与拓展筑牢了根基。伯父与战友们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他们的身影在战火硝烟里穿梭,面对死亡的威胁,毫无惧色。战役结束后,伯父和刘天祥等同志主动选择留在地方武装赤卫队,矢志不渝地继续为革命事业倾洒热血。彼时,刘天祥担任赤卫队队长,伯父出任副队长,他们主要在赵家嘴一带开展活动。尽管只是一支地方武装力量,但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着保卫苏区百姓、守护革命成果的重大使命,责任重于泰山。
  在赤卫队的岁月里,伯父参与了不计其数的战斗与行动。他不辞辛劳地走村串巷,以质朴且诚挚的话语,耐心地向百姓宣传革命思想。这些话语仿若点点星火,在群众心中燃起革命的热情,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革命、支持革命,汇聚起强大的革命力量;他还带领队员们在夜色的掩护下,与敌人巧妙周旋,一次次成功破坏敌人的通讯与运输线路,令敌人的军事部署陷入混乱、作战计划接连落空;每当遭遇敌人围剿,伯父总是毫不犹豫地冲锋在前,他的眼神中透着令人安心的坚定与果敢,凭借丰富的战斗经验和卓越的智慧,带领队员们灵活巧妙地应对,成功保护了众多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伯父也因此凭借自身的勇敢和智慧,赢得了队员们由衷的尊敬与信任。
  那些峥嵘岁月,是伯父生命中最为炽热的时光,也是故乡土地上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如今,伯父已离开我们许久,曾经弥漫的硝烟也渐渐消散,但他的革命精神却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屹立在这片土地之上。清明时节,当后人缅怀故人,伯父与赤卫队员们的英勇事迹更显珍贵。他们的故事,被郑重地载入史册,成为我们民族记忆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化作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拼搏、奋勇前行。
  伯父啊,您的身影虽已渐行渐远,但您的精神恰似这清明时节漫山遍野蓬勃生长的新绿,生机盎然,永不磨灭。我定当永远铭记您的无私奉献,传承您的伟大精神,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带着您的殷切期望,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让这份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