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8 版:艺坛书院·夕阳佳苑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琴声飞过旷野》:令人亲近的少年传奇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10月10日    来源:皖西日报


  严仍江

  好一部《琴声飞过旷野》!一口气读完。市演讲与朗诵学会要举办学会首届“读书汇”,需要分享一本书,我便读了暑期特地从新华书店选来的这本书。
  这是一部令人亲切无比的书。作者徐贵祥,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军旅作家,电视连续剧《历史的天空》小说原作者,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是我们皖西人,是高中毕业后从霍邱走出去的著名军旅作家。十几年前,中国作协来六安中小学捐建图书室,我有幸成为一群大作家往学校的车上向导,就坐在魁梧但很亲切的徐贵祥先生身旁。
  小说以我们家乡大别山这座英雄的山,由国内土地革命转向全面抗战这一历史时段为故事背景,以大别山为人物的生活舞台和战斗场所令人骄傲,佛子岭、黑石渡、白塔畈、燕子河、山南、隐贤、史沣河、别茨山……书中这些地名熟悉或似曾相识,令人亲切。
  作者在《写在前面的话》中说,他2019年回故乡,深入大别山,在金寨县汤家汇的列宁小学——鄂豫皖苏区最早的列宁小学,受到触动,萌发创作动机:“要把当年的列宁小学、随营学校写出来,要把那里的、那时候的孩子们写出来,要把他们的故事告诉今天的孩子们。”“沈泽民、蒋光慈、林月琴等大别山地区早期革命者被我想象成了作品中崇山支队司令员韦思源和李桐、叶晨霞等。”所以,此书读来倍感亲切。
  这是一部情节跌宕独特的儿童小说。这是一部大别山历史天空下的少年传奇。女主人公拉倒(后改名韩子路)八岁成为孤儿,被债主两元银元卖给了茶山镇戏班子,开始打杂学艺,接触二胡学习;后随戏班子参加红军,成为红军宣传队员,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经历粉碎敌人的一次次围剿。在主力部队大转移后,他们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直到国共第二次合作。后来,全面抗战开始,她和少年战友们一边学习(包括学习约翰斯基密码),一边参加地方抗日宣传、教育等救亡工作。最后,在对日顽总攻前的两个小时,由于我方潜伏在洪埠镇准备突袭的游击队的报务员叛变,敌人知晓了我们的作战计划和总攻时间并要围捕他们,情势万分危急。关键时刻,韩子路主动请战,在黑夜和战友白儿扎的掩护下,快马冲到洪埠西南的牛尾巴岗,在上风头拉响了二胡。半夜,响亮的琴声带着约翰斯基密码,飞上寂静的天空,飞过旷野,飞越敌人的岗哨,使隐蔽在敌人附近茂泰商行的游击队安全转移,又未惊动敌人。小说以战争为背景,瞬息万变的斗争为人物提供了一幕幕曲折传奇的生活场景。
  小说7章42节,每一节既是一个可以独立的故事片段,又是整个故事相互关联的一个情节。每个小节篇幅不长,故事传奇,情节进展快,场景描写生动,人物刻画传神,形象感人,语言明快,引人入胜,欲罢不能,非常符合读者、特别是小读者的阅读心理。
  这是一部人物形象鲜明性格各异的文学作品。小说将一群人物置于特定的革命大背景下和他们实际生活典型的小背景中,通过一个个传奇的情节、一个个生动的细节,塑造出一组真实可信、形象鲜活的人物群像。由于出身不同、各有来路,在生活中表现不同、发展不同,他们的形象各呈异彩。人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为映衬、互为塑造。
  首先是一群可爱的在战斗中成长的少年英雄。韩子路穷苦出身,清纯善良、勤奋坚韧、大胆心细,创作宣传歌曲,并最终用琴声巧妙完成通报信息的任务。白儿扎善良正直、勇敢坚强,他是孩子们的领头羊,是韩子路的保护伞,最后成长为随营学校卫兵连长。秋子,父亲是大别山地区革命先驱、母亲是曾打入敌人内部的坚韧的革命者。他眼界开阔,知识丰富,心灵手巧,足智多谋,渴望建功立业,但性格内隐复杂。在茶山镇戏班子、在红军宣传队、在月亮湾列宁小学、在支队司令部这样的环境中,他迅速成长为一名机智、冷静的革命战士。还有善良、勇敢但喜欢拿大的姚菊等。
  其次是一群引领孩子们成长的成年人。崇山支队韦司令,一个英姿飒爽的中年红军指挥员,不仅有知识、革命立场坚定,还目光深邃、有远见,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他始终保护、关心孩子们,并坚持要孩子们学习,因为未来的革命和建设需要。新班主李桐、助手叶晨霞和善、勇敢、坚强、机智、冷静,他们实际是打入戏班的地下党员,是革命理想坚定的红军战士,一位英勇牺牲,一位成为干练果断的新四军指挥员。他们用红军的主张和方法领导、改造戏班子,用自己的言行甚至无畏的牺牲影响和引导孩子们成长。师傅黄奎身怀技艺,但性格刚烈,经过曲折磨难,最终成为英勇的新四军战士,为抗日慷慨捐躯,牺牲的还有张树……他们都共同地感染、教育着孩子们。
  这是峥嵘岁月中的别样成长故事。此书老少咸宜,能使人了解那逐渐远去、但绝不能忘却的大别山革命岁月,那些有理想的革命人物,那些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那些需要我们永远传承的革命精神。读之,我们会充满感慨、感动和感激,同时更会受到莫大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