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副 刊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过年,是一场奔赴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1月25日    来源:皖西日报

  管淑平

  腊月一到,过年的气息就渐渐浓厚了。杀年猪、赶年集、备年货、逛庙会……诸多带着喜庆的民俗活动,将过年的氛围带动起来,缓缓地推向极致。万家灯火团圆时,热热闹闹过大年。这就是腊月的喜庆与丰盛。
  每每到了腊月,人们便在心里估摸着何时回家。外出的游子,也提前定好列车票或机票,随时准备着回家。过年,就是一场奔赴,一场带着爱与团圆的奔赴。千里万里,团圆是家,哪怕路上风尘仆仆,哪怕要经过路上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天的折腾,但是,心里仍然是欣慰的,想到家人围坐、炉火温暖、炊烟可亲的熟悉景象,心里怎能不欣慰呢?
  还记得多年前,我大学刚毕业,一直生活在北方,家在南方,于是,每到腊月,每到过年,不免就深深想念。我还记得,有一年过年,忘了提前订好车票,以至于除夕佳节在北方的小屋子里,一个人孤零零的。似乎外面的人流攒动和种种热闹,与我全然无关,甚至,外面越热闹,心里就越孤单。晚上,和家里人通过视频聊天,一直聊到新年的钟声响起,就似乎算是对过年的一种团圆吧。还有一年,我乘坐火车,从泰山站出发,一路兜兜转转,花了三天的时间才回到老家,幸好,终于赶上了除夕节的年夜饭。我至今都忘不了,火车穿越隧道时的那一种寒冷,风,从车厢连接处的缝隙里挤进来,吹在我的脸上,又悄悄地挤进我衣服的缝隙,让人一阵透心凉。
  小时候,常听别人说,只有自己长大成人,或者在外漂泊时,才能体会到相聚的不易,于是,也就明白了过年的意义。
  过年,就是一场奔赴,一场就算隔山隔海,也要跨越千里的奔赴。
  小时候,父母为了我们这个家庭,常年外出打拼,屋里就只留下我与奶奶二人。那时,也是在过年的前几天,父母一个电话打来,然后一路风雨兼程地赶回家。终于,父母背着大包拎着小包,赶回了家,脸上的疲惫还没有全然消退,也没有来得及喝口茶,但是,看到家里的老人和子女,父母的脸上仍然露出了久违的欣慰,带着关怀问候我们的身体和家里的情况。
  不过,那时候的我年龄尚小,经历不多,无法领略父母那一种就算受着路途的漫长和疲惫也要赶回家里过年的心情。更多的是欣喜,看到父母终于回来,怎能不欣喜呢?待母亲稍作休息,然后就从大包小包翻出给我买的新衣服,好吃的糖果,还有一些只有大城市里才有的新奇玩意儿,一个个地递在我的手里,几乎都拿不下了。
  过年,当然是要热热闹闹的。贴窗花、贴对联、贴“福”字,图个好彩头;放烟花、放爆竹、敲锣鼓,迎接新气象。再用满满当当的一大桌美味的吃食,来犒赏辛勤劳作付出的家人和自己,这就是生活在乡村的人们对过年的庆祝。尽管,父母那时常年在外奔波,过年回来时,也会抽出时间去集镇上准备年货。天刚亮,父母从屋里出发,背着背篓,带着口袋,向着山下的集镇走去。为了怕忘记或者有漏掉的东西,前一个晚上,就用笔在一张纸上,一字一句地简单罗列出所需要购买的东西,到时,依次购买。等到傍晚,父母背大篓拎小包,从集镇赶回来。满满当当的年货,是一个小家庭过年的美满。
  长大后,我才渐渐明白,长长的人生轨迹,别离是常态,相聚不容易。长大后的我,也能体会到,当初父母早赶晚赶也要赶回家里过年的那种急切心情。有家在,才有归属;有家在,才能安放小小的一颗心里承载着的期望,以及漂泊他乡的愁绪。
  又一个腊月来临,又一个年关将至。过年,给了我们又一次的团圆机会,趁着时间尚好,趁着父母健安,不论多远,不论多久,也要赶回家去过年。也许,漫长的车马劳顿,会让我们身体疲惫,但是,看到故乡,看到家里那一张张熟悉而温馨的面容,一切的舟车劳顿都会被化解和释怀。这就是家,这就是过年。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有家,才有爱;有爱,才有期待。过年,是一场不容被辜负的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