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兆丰年
皖西日报
作者:马有彬
新闻 时间:2024年01月25日 来源:皖西日报
马有彬
瑞雪纷飞,喜气洋洋。轰轰烈烈的2023年已经过去,充满希望的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校园内,锣鼓铿锵,歌声飞扬,各班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欢庆一年来所取得的累累硕果。我和大家一样,回顾已往,也是收获满满,喜在心头。 癸卯正月,开学之初,年味尚浓。走进办公室,发现第二期《六安老年教育》已到,打开一看,内有本人一篇文章——《丽日锦程好策马,奋蹄更踏万重山》,这是我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心得体会。新年伊始,开门见喜,好不惬意! 开学之初,校长林家精提议,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作《霍邱老年大学赋》,请名家刻字,制成简牍,安装于校园之内,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校委会上,大家一致通过,并将文章的起草和书写任务压到本人头上。写赋文、书汉简,这么大的巨幅书法作品,对我来说都是首次,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不过还好,在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终于顺利通过。再请著名刻字大师精心制作,一件面积16平米、800字、金光闪闪的巨幅刻字作品终于上墙,成为霍邱老年大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迎难而上,首战成功,甚感欣慰! 时隔不久,校委再次作出决定,在中国《教年教育》上办一期“地方专页”,宣传教学成果,展示师生风采。为此,我负责与对方联系,挑选作品、修改文章、编辑排版,反复商量,精心修改,直到图文并茂,双方满意。在此期间,编辑部的吕总、李主任和有关同志,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付出了许多辛劳。地方专页面世之后,在学校引起轰动,林校长情不自禁地说:“这一炮打得响,振奋了全校上下的精气神!”领导的赞扬,如一股暖流在我心中涌动。 今年夏秋,我还在有关媒体上发表三篇文章,让我难忘。一篇是《做弘扬优秀文化的传承者》,被《安徽老年教育》采用,这是反映自己在书法教学中如何联系实际,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做法,是我在《安徽老年教育》发的第一篇文章,得到编辑的认可,荣幸而难忘。第二篇是在《书法导报》上发的一篇评论,评论一位书法名家来霍邱所作的冲刺“国展”的专题讲座,针对其中的负面观点,提出个人的不同意见。文章旗帜鲜明,直言不讳,有人为我担心,怕惹出麻烦,我则泰然处之,认为“啄木鸟”是为了保护树木的,没关系。得到编辑部的支持,我衷心感谢!第三篇是人物传记《千里长淮一苇杭》,写的是霍邱老年大学原校长,现任名誉校王国信一辈子波澜壮阔的写作生涯,特别是在霍邱老年大学20多年来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文章洋洋洒洒,长达2万多字,不仅得到了他本人的称赞,而且赢得了他的少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著名教授王勇先生的夸奖、中国作协副主席徐贵祥先生和六安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陈斌先同志的好评,并在六安市文联主办的文学专刊《映山红》上推出。如此待遇,让我受宠若惊! 春夏之交,正是花红柳绿、草长鹰飞的美好时节,县文联换届,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我被聘为特邀代表出席会议。耄耋之人,无复他求,出乎所料。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12月中旬,县剧协成立,聘我为名誉主席,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不会歌、不会舞、不会演、不会导,从来没有上过台,当名誉主席,岂敢承担!恭敬不如从命,那就边学边干吧。于是,写诗一首,以表此情: 新年将来临,剧协即发文。聘我为名誉,心中常闹腾: 老朽何能耐,荣膺此美名?伯乐虽识马,错爱愧担承。 有荣就有责,担责必须能。无能就得学,甘当小学生。 电脑和手机,可观又可听。大师传技艺,句句道理深。 甘甜如陈酿,时时润余心。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 苍天不我负,功到自然成。莫愁岁月老,大器出遐龄。 申城有高手,以理育名伶。书坛中石老,明镜砺我行。 瑞雪纷飞,喜气洋洋。一年一度的班级联欢会圆满结束。我带着一身的喜气、一脸的红光,回到办公室,收到了一个红本和两个精美的纸合。打开一看,原来是《老年教育》优秀通讯员证书和两件散发着艾香的养生保健品。我惊喜之余,陷入沉思,想起了刚办的地方专页,想起了吕总索要赋文巨幅照片的微信,想起了李主任修改文章的草稿,想起了编辑同志电话中亲切的话语,想起了近20年来订、阅、抄、用《老年教育》的一次次心动……这哪是证书、礼品,分明是汗水、心血、情谊的结晶,是来自千里之外的关心、问候、祝福,我仿佛觉得,在那遥远的泰山脚下、黄河之滨,还有我的家乡、亲人。 年届杖朝的我,一辈子获得的奖状、奖品、荣誉证书无数,唯独这份,最亲、最重、最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