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卫生科普天地·专栏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情绪的“冰火两重天”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8月28日    来源:皖西日报

  你知道情绪会剧烈摇摆吗?像坐在失控的跷跷板上——上一秒还在阳光里,下一秒就坠入深渊。有人以为是“脾气不好”“抗压能力差”,却不知这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在作祟。它不像抑郁症那样持续低落,也不像焦虑症那样总在担忧,而是在“躁狂”与“抑郁”两个极端间反复横跳,让人在“冰火两重天”里备受煎熬。
  一、双相情感障碍的双面人生
  1.躁狂或轻躁狂期
  大脑像被注入了过量的能量,思维跑得比说话还快,一个念头没说完,下一个已经冒了出来;自我评价高到离谱,觉得自己能做成任何事,有人会疯狂购物、投资,甚至做出冲动的决定;睡眠需求锐减,每天睡三四个小时也精力充沛,却容易因小事发脾气,像个一点就着的炮仗。
  2.抑郁期
  和抑郁症的表现几乎无异——对一切失去兴趣,哪怕是曾经最爱的事;食欲骤降或暴增,体重在短时间内大幅波动;思维变得迟钝,连简单的问题都要想很久;常常觉得自己没用,甚至反复出现自杀的想法。
  更棘手的是,有些患者的“躁”与“郁”会交替得很快,甚至在一天之内切换,就像天气突然从酷暑变成寒冬,身体和心理都来不及适应。
  二、“是不是太矫情了?”——被误解的“情绪过山车”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最常听到的话,可能是“你就是想太多”“能不能成熟点”。就连他们自己,有时也会怀疑:“我是不是真的太矫情了?”
  这种误解源于它的隐蔽性。在轻躁狂期,患者可能表现得格外开朗、自信,工作效率超高,甚至会被周围人称赞“状态好”。没人会把这种“积极”和“疾病”联系起来,直到抑郁期突然降临,巨大的反差才让人觉得反常,却又容易被归为性格问题。
  实际上,双相情感障碍的本质是大脑情绪调节系统的失灵,大脑中负责调节情绪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5-羟色胺)失衡,就会导致情绪的剧烈波动。这不是意志力能控制的,也不是想开点就能解决的。
  三、别等“失控”才求救——这些信号值得警惕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并不容易,很多患者会在发病几年后才被确诊。但如果出现这些情况,或许需要多一份关注:
  1.情绪波动远超常人
  开心时像打了鸡血,精力旺盛到不需要睡觉;低落时像被抽走了所有力气,连起床都觉得难,而且这种波动不是因为具体的事情,来得毫无征兆。
  2.行为变得极端
  躁期可能疯狂消费、频繁更换工作、陷入不安全的关系;抑郁期则可能闭门不出、拒绝进食、甚至自伤,这些行为与平时的性格反差极大。
  3.思维“脱轨”
  躁期里想法太多太乱,说话像连珠炮,别人根本插不上话;抑郁期时脑子像生锈的机器,反应迟钝,记忆力明显下降。
  4.社会功能受影响
  无论躁期还是抑郁期,都会干扰正常的工作、学习或人际关系,比如躁期时与人发生冲突,抑郁期时无法完成任务。
  小贴士:双相情感障碍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类似的情绪问题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更要警惕,尽早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四、从“失控”到“可控”——治疗是场持久战
  双相情感障碍虽然复杂,但并非无法治疗。它的治疗更像踩刹车与调平衡,需多方面配合:
  1.药物是基础保障
  情绪稳定剂调节神经递质,为情绪装上“稳压器”;躁期或抑郁期短期用药缓解症状,但需坚持服用,擅自停药易复发。
  2.心理治疗助掌控
  心理治疗如同学习“情绪驾驶”,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患者识别情绪前兆(如躁期思维变快);家庭支持能减少患者的病耻感,帮助其更好地面对疾病。
  3.生活方式调整不可忽视
  规律作息可减少情绪波动诱因,熬夜或贪睡都易诱发极端情绪;适度运动(如快走)有益身心,同时需远离酒精和咖啡因。
  双相情感障碍就像一场永远不知道下一站是哪里的列车,患者在躁与郁的隧道里反复穿行。但请相信,这场情绪过山车并非无法停靠。如果此刻的你正经历着这种失控的摇摆,别责怪自己不够坚强,尽早就医才能获得平稳人生。愿每一个在情绪跷跷板上挣扎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让这场风暴早日平息。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 江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