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会“林道静”
皖西日报
作者:谢明
新闻 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来源:皖西日报
谢明
谢芳老师不幸辞世,半年多来,这位激情满怀,亲切温暖的老艺术家形象,在我脑海中,怎么也挥之不去。徜徉于哀伤的思绪中,一段珍贵往事,在心中鲜活而明亮。 我与谢芳老师的交集,始于文学,缘于银幕。知晓谢芳老师前,我在被窝里,打着电筒、捧着小说《青春之歌》,先认识“林道静”的。在众多红色经典当中,《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在党领导下,爱国学生运动及革命知识分子斗争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它对青年成长的关注,对青春力量的颂扬,有其内在的特殊性和代表性。后来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歌剧等,尽管艺术形式不同,但其始终洋溢着真挚而饱满的激情,影响了一代代中国青年,尤其是电影《青春之歌》中,谢芳老师对“林道静”的深刻理解、投入,情感表达细腻、准确,肢体语言优雅、精准,人物性格刚毅、柔韧,把“林道静”演绎得曲尽其妙,出神入化,成为中国电影史和观众心中不朽的艺术形象! 我的青春,我的中年,乃至今日,“林道静”陪伴我一路走来。 也许是机缘的巧合,也许是冥冥之中,老天的回馈,刹那间,在我生命中闪耀出一道不可磨灭的星光。我有幸与心中的偶像——“林道静”,有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 2011年元旦刚过,在北京歌坛闯荡,颇具人气的家乡友人,邀我参加其主创的“百集系列迷你电影《睡美人》观片会”。 走进现代、大气、豪华的观片厅。见到我,老乡免去了客套,忙不迭地对我说,“给您引荐一位与您同姓的老艺术家。”我还在估摸是谁时,已被拉到一位年近古稀的女同志背后,老乡轻唤:“谢老师,这位是我的老乡,与您同姓!” 老妇人闻声,微笑转身,目光对视,我的脑子一片空白,霎时,回过神来,面前笑容可掬,端庄得体的慈祥老人,是闻名遐迩,我仰慕已久的谢芳老师!她微微侧了一下身体,伸出右手,与我握手,并示意我上前倚她而坐。 “我老了,腿脚不方便站起来,不要认为我在耍大牌呀!”说完,她自己先笑了。笑声,温和、爽朗和真诚,让我如沐春风。这位塑造林道静、陶岚等众多艺术形象的艺术家,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是激励无数人的精神偶像。 我赶忙站起来,诚恳地回应:“谢老师,哪会呀,您是我心中‘永远的林道静’,我是您的‘粉丝’!”那时,“粉丝”一词,尚属时尚。 听了我的回答,她眸光中闪过一丝欢喜,说:“您姓谢?那我俩五百年前是一家呀”。 接下来,我也不再拘谨,笑着答道:“我可不敢高攀,我只是喜欢您的忠实观众,从青年,到如今。” “您喜欢‘林道静’?”谢芳老师问。 趁着回应谢芳老师,一股脑抖落我观看其表演的积累。“您被誉为‘新中国第一代知识女性的银幕代言人’,在《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等影片中,把角色的青春气息、气质,呈现在观众面前,可以用‘入木三分’来评价,毫不为过。我特别喜欢‘林道静’,您把她融入时代洪流、追求理想和光明的热情,表演得淋漓尽致,就像杨沫老师原著中,江华的评价:‘无论谁挨着你都会被你这种热情所感动。’” 听了回答,她的双眼一亮,微笑着说:“看来,你是真看进去了!” 机不可失,我又谈到她的另外一部经典《早春二月》。我说:“我喜欢您扮演的陶岚,尤其是她‘会说话’的大眼睛,把她执着、任性和自由、独立的小资产阶级性格和心路历程,表现恰到好处,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的由衷之言,看来谢芳老师是满意的。她四处寻觅,然后举起手,向一簇人群高喊:“张目,你过来,和我们谢家人拍张照片。” 张目,谢芳老师的爱人,著名歌唱家。他闻讯急忙赶来,我也趁机喊来女儿,摄影师帮我们拍下了一张温馨,且弥足珍贵的合影。那一刻,我仿佛感受到了一种家族的温暖,一种近似血缘的亲切。 谢芳老师的生命之门,永远地关闭了。匆匆相见,是短暂的一瞬,她的笑容,她的眼神,她的声音,她的低调,仍是那样立体、丰满、真切,如同“永远的林道静”,长留在我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