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8 版:小记者会园地·乡村走笔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家乡的牛“兵王”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1月02日    来源:皖西日报

  史云喜

  牛,用于赞赏人的网络流行词语。通常在此人作出令人惊叹、令人直呼“厉害”的行为时会用到“牛”这个词语。
  日前,愚在家乡参与地方志编纂工作,在广泛搜集家乡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资料时,无意间结识了本村的一位“牛人”,他默默无闻从军30年,至今仍留在部队。他是军中出类拔萃的技术尖兵,一位劳苦功高的士官教员。
  他叫牛明元,1979年12月出生于霍邱县孟集镇农村,家中并不富裕,对部队有着特殊的向往。他仅有初中文凭,却以其不畏困难的坚毅意志和勤奋学习的态度,从一个普通的新兵成长为装甲“兵王”的光辉典范。现在已荣升为一级军士长军衔、高级修理技师、陆军某综合训练基地分队长兼修理技师。
  他1995年12月入伍,1997年8月入党,1998年9月考入长春装甲兵技术学院,第二年被评为“优秀学员”。在部队期间先后多次参加重大演训、三军联合演习、高技术巡修、抗击冰雪灾害等重要任务。
  牛明元,不仅姓牛、脾气牛、技术牛,搞发明创造也特别牛。他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他深知个人力量的有限,因此将重心放在培训新兵上,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整个部队都变得更强大。他是陆军驻宁某综合训练基地士官教员,曾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4项,编写教材3本,在学术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先后被基地评为“感动基地人物”,被原南京军区装备部评为“优秀士兵标兵”,被东部战区陆军评为“练兵备战先进个人”,被评为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二等奖”,被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他是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火炬手,是战区陆军后装科技专家库专家,其先进事迹分别被中央电视台《军旅人生》、《军旅文化大视野》等栏目专题报道,多次被各级表彰,荣立三等功一次。
  牛明元的名字,在战友们心目中是个响当当的名字,拓荒牛的牛,发明家的明,武状元的元。教学科研比武,全军优秀士官一等奖获得者,从门外汉到技术牛人。他从事装甲修理专业30年来,成长为“发明专家”、一级军士长,成长为“桃李”遍全军的“铁甲神医”,靠的正是像雷锋一样的“钉子”精神,扎实苦干的工作态度而炼成的。
  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通过日积月累的坚持和努力,才能逐步实现自己的梦想。牛明元何尝不是呢?他刚接触装甲修理时,缺教材、少设备,很多方面都是从零开始,探索创新必不可少。为了提升修理技术,解决装备难题,他硬着头皮啃下了“机械原理”。那段时间,牛明元凭着一股“倔”劲,白天拆卸零件,晚上查阅资料,自习室里的灯光常常亮到半夜,甚至是通宵达旦。有时为了一个部件研究一晚上也琢磨不明白,气得他直想摔包袱,然而气消了还得坐下来慢慢琢磨。牛明元有个好习惯,笔记本从不离身,有什么问题和收获第一时间就用笔头记下来。
  就这样一点一滴,边修边学,牛明元不仅成了装甲修理的行家里手,还自学考取了本科文凭。他先后研发了三种型号检测仪,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大大方便了装甲维修检测,成为装甲维修领域实实在在的“拓荒牛”,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家型人才,教出来的学生遍布全军。
  对于这样一位为国家、为部队奉献了30年青春的老兵,任何人都理应对他抱有崇高的敬意,当然也包括他的上级指挥官们。为此,《军旅人生》栏目特以“牛明元:牛脾气的牛教员”做过专题节目;他入伍以来,苦练坦克维修方法,自主研制了火控系统性能综合检测仪、自动装弹机记忆装置检测盒等设备,极大地提高了维修效率,为部队提高了战斗力。他三十年如一日,恒心如铁未曾改,被所在部队的士官们亲切地称为“兵王”。
  “兵王”指的是一级军士长,也被称为七级士兵,是士兵的最高级别。一级军士长是将士心目中真正的王者,他们要么是战功赫赫的英雄,要么是部队某个领域的牛人、大神或专家级人物。他们的肩章是“三宽一窄四条折杠”,这代表着他们在军队中的崇高地位和荣誉。此外,作为“兵王”的一级军士长在部队也享受着正团或以上的待遇。
  人们常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而我们家乡的牛明元在部队一干就是三十年,且坚持不下火线,真可谓是众人心目中的“牛人”,将士心目中的“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