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8 版:聚焦淠史杭·淮水安澜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万佛湖楹联里的淠史杭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8月28日    来源:皖西日报

  夏书阔

  天上的河
  地上的河
  ……
  一个是神仙的故事
  一个是英雄的传说
  ——题记(摘自歌曲《人间天河》)
  万佛湖,是举世闻名的淠史杭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万佛湖,原名“龙河口水库”,位于安徽省舒城县西南20多公里处,因湖区在万佛山下而称“万佛湖”。万佛湖始建于1958年,历时11年建成,周边长200多公里,面积50平方公里。有“安徽千岛湖”之称,现为国家5A级风景区。
  万佛湖作为旅游风景区的开发,时间不长,楹联颇多,几乎每一个有代表性的景点、每一处有标志性的建筑,都有精美的楹联,形成了万佛湖独特浓郁的文化氛围,这是其他江河湖泊景观不可比拟的人文招牌。
  笔者查阅了安徽省水利厅留存的关于万佛湖的相关档案资料和1958年以后的《舒城县志》,关于万佛湖楹联的描述有所提及,比如对景区大门、临湖大门等重要场所的楹联确有记载,可是对有些岛屿的楹联记载不全,有的是后人逐年增加的。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笔者全方位登岛寻找,也算是对万佛湖楹联的一次完善,截至目前总搜集10副楹联,并作为“万佛湖楹联档案”以记之。这些楹联主要是描绘各个景观的风景特征和拟人比喻,同时,也“大道至简”地折射出当年淠史杭建设者的精神风貌,呈现出“万佛湖楹联档案”里的淠史杭。
  和谐生态的淠史杭:有的楹联气势磅礴,如景区大门重语反复的楹联:“人气佛气灵气与大地同气,山色水色秀色共长天一色。”上联重叠四个“气”字,下联重叠四个“色”字,突出了万佛湖和谐自然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的总体特征,表现出建设者气贯长虹、战天斗地的精神风貌;有的楹联启人遐想,如度假村小木屋的楹联:“推窗领略大自然,关门享受豪华居。”启示游客来万佛湖度假休闲,就要尽情享受大自然、享受幸福美满生活。藏仙岛门口的楹联暗示游客登岛要寻幽探奇,寻“自然”之幽,探“甦生”之奇:“寻幽已入小瀛洲,探奇渐进大观园。”彰显出淠史杭建设者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无数水利上的“小瀛洲”和“大观园”——美,不胜收!
  巧夺天工的淠史杭:有的楹联波澜壮阔,如临湖大门的一副楹联展现了万佛湖的湖光山色美:“万顷碧波开明鉴,千仞绿山列翠屏。”上联写湖面的广阔,湖水的清澈;下联写山峰的高峻、山色的青翠。而这些,正是淠史杭建设者艰苦奋斗的结果:一批又一批淠史杭建设者,肩挑手扛,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用血汗甚至生命,成就了眼前巧夺天工的“万顷”和“千仞”。万佛岛的一副楹联描绘塔影钟声的韵味:“塔影栖入碧波里,钟声飞上蓝天中。”诠释了皖西人民群众积极响应毛主席倡导的“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顽强拼搏精神。无论是“明鉴”“翠屏”,还是“塔影”“钟声”,让人触景生情,睹物思人——赞,不绝口!
  牺牲奉献的淠史杭:有的楹联寓意深远,坝中山听涛阁楹联写道:“烟波有情偏媚我,堤柳无意也宜人。”启发游人观景:只有进入“物我相融”的忘我境界,才能领略大自然的妙趣。看似轻描淡写,有情的烟波之所以“媚我”,无意的堤柳之所以“宜人”,是因为有淠史杭建设者牺牲奉献的“前人栽树”,故而才有幸福安逸的“后人乘凉”。有的楹联妙用同音,燕子岛牌楼楹联曰:“浏流留,望旺忘。”这副楹联运用同音不同义的字,一方面,展示万佛湖的美景目不暇接,令游人流连忘返、乐而不归;另一方面,蕴涵着人们对继承淠史杭牺牲奉献精神的矢志不渝和对淠史杭建设者的永世不忘——情,不自禁!
  科学求实的淠史杭:有的楹联举重若轻,仿佛拟人写景,实则是科学求实的环保规划。如双龙岛楹联:“双龙栖岸贪景秀,众鹭绕岛恋鱼群。”这里用“龙贪景”“鹭恋鱼”的拟人手法,既衬托了岛上的迷人景致,又渲染了湖中的生态平衡;有引用典故的,钓鱼岛的楹联是这样写的:“太公垂竿钓圣贤,老叟进园觅童真。”这里运用姜太公钓鱼的典故,以“谜面”休闲垂钓的幽雅情趣,揭示科学求实、返璞归真的“谜底”。燕子岛嬉凤楼的一副楹联,引导游客登楼眺望,欣赏日夜不同的景色:“月照波涌鳞光远,林染山映水色深。”这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妙,不可言!
  人生易逝,山水长存。万佛湖楹联,既是对淠史杭建设者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无疑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至真至纯的崇高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