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小切口” 织密“畅安网”
——探寻我市城区交通的精细化治理路径本报记者 储著坤 沈贤中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7月25日 来源:皖西日报
红绿灯路口撑起遮阳棚,上班路上遇到“绿波带”,“物理潮汐车道”精准调控,发生轻微事故“线上办”……精细化的交通管理,关乎每一位市民的出行体验。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我市公安交警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小切口”,聚焦“畅”与“安”,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深化“精细”治理和“精准”管控,不断推进交通管理精细化、智能化。 “以前夏天等红灯时,就像站在蒸笼里,现在有了遮阳棚,舒服多了。”在市区梅山南路与佛子岭路交叉口,骑电动车的王女士指着头顶的蓝色遮阳棚赞不绝口。我市公安交警部门精细化提升交通硬件设施,在城区21个主要交通路口增设非机动车和行人等候区遮阳(雨)棚55个,为红灯等候区的市民遮阳挡雨,预防和减少闯红灯行为的发生,也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不仅是“遮阳挡雨”,我市公安交警部门还为400多个信号灯路口“号脉问诊”,优化调整信号灯配时150余处,增设左转弯待转区域20余处,增加可变车道2处,设置“物理潮汐车道”30余处,优化设置佛子岭路等“绿波”路段30条,并根据交通流量、流向变化动态调整,通行效率提升20%以上。市区解放南路与佛子岭路交叉口,环岛路改平交路口优化慢行系统,被列入全国城市精细治理提升典型案例。目前,我市公安交警部门正配合市重点工程处,加快推进市区五里墩大桥拆除重建、云露桥封闭施工,打通“瓶颈”路段保畅安。 “飙车炸街”少了,酒驾醉驾少了,路口秩序更井然了——这是市民最近的直观感受。围绕群众反映较多的电摩非法改装、“飙车炸街”、闯红灯等违法行为,我市公安交警部门坚持专项整治与常态化整治相结合。为规范“健步走”团队文明出行,公安交警等部门围绕重点区域、路段常态化开展巡逻管控,及时劝导纠正。此外,依托智能交通项目,不断提升新质战斗力,建立车斗载人、不戴头盔、客车超员、遮挡号牌精准查缉模型,利用大数据、AI智能、无人机勤务、铁骑勤务等科技手段,提高交通违法行为的精准查缉水平。 “事故现场拍几张照片,手机上点一点就处理完了,不用等交警来,真得很方便。”近日,市民李先生驾车发生轻微剐蹭,用视频快处平台,仅仅5分钟就快速“搞定”。我市公安交警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自我加压,努力让群众办事更快捷。今年以来,六安城区已有5500余起轻微事故通过“线上办”快速了结。 驾考旺季到来,市车管所还推出“周末考、延时考、来即考、随时约”,学员不用请假扎堆,同时实行“主动办、提醒办、直接办”等便民利民措施;3万多条提醒短信“点对点”发送,驾驶证快到期、违法未处理等,交警提前“敲警钟”。这些“少跑腿、不跑腿”的服务,让市民办业务像走“绿波带”一样顺。及时审批黄牌货车市区电子通行码,特殊紧急情况可电话咨询办理,最大限度保通保畅,既规范严格管理,也让拉货送货不耽误。 从路口的遮阳棚,到云端的快处平台;从信号灯的智能配时,到窗口的延时服务……我市交通管理的“精细账”越算越清,市民的每一次出行都透着便捷与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