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乡村走笔·霍山石斛专题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觅得芳踪于斛间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5月22日    来源:皖西日报

  邹敏

  第一次亲历石斛花采摘活动,心情无疑是新奇而充满期待的。
  随着涌动的人流走到魂之草拟境种植园门口,领了塑料网篮,扎进石斛种植大棚里,开启沉浸式采摘。每一个棚子都一样的人头攒动,每一处通道都一样的水泄不通。人过处,石斛花所剩无几。既来之,则安之,原本不过就是为了体验一下亲手采摘石斛花的乐趣,至于能采多少,其实都不重要。
  于是心怀淡然走进大棚内,瞬间便有一股淡雅的清香袅袅而来。乍一闻,那香气似乎与香樟花有点像,但又并不如它浓郁,其间还夹杂着不易辨识的药草气息,须得闭目轻嗅才能感受到。凑近了再去闻,约略还有一丝淡淡的香甜味儿,真让人心生欢喜。果然是“仙草”!姑不妄论其养生功效究竟如何,但这香气确实有那么一点点超尘脱俗——恬淡、纯净、内敛。
  此前就听人说,用新鲜的石斛花炒鸡蛋味道极好,于我这枚吃货而言,本身就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
  卅载斛乡住,情丝岁月长。在霍山生活了三十多年,石斛早就以不同样态融入到我们的饮食文化中——泡茶、酿酒、榨汁、煲汤……对于石斛的前世今生,我自然也是略知一点点的。但如此近距离、大面积地去观赏并亲手采摘石斛花,还真是第一次。
  轻轻摘下一朵捧在手上,看她在阳光的映照下如同翩然入尘的小精灵,让人很难相信如此小巧玲珑、淡雅素洁的花仙子,居然是生在那般其貌不扬、甚至有些潦草的石斛植株上。是的,斛虽属兰科,花形也与兰花有极高的相似度,但仅论其植株,却与兰草迥异,长得着实有些不入眼,一小撮一小撮儿地匍趴在培植模具中,浅绿色的茎上生满了节巴,粗短得仿若鼓囊囊的蚂蚱腿。叶子也只是稀稀拉拉的两三枚,孤单突兀地顶在茎的最上端,显得有点可怜巴巴的,若是自然生在野草丛中,料难被人发现。概因其独特的生存环境以及生长习性使然。那羸弱不堪的样子,实在有点让人不忍下手去摘,生怕稍一用力就会将其连根扯断。
  在大部队地毯式采摘过后,浅绿色的石斛植株上,除了星星点点已经开败了的少许发白的老花,以及未放的青绿色花苞儿,很难再觅见让人中意的淡黄色新蕊。一条道走下来,采摘的石斛花也只勉强盖住了篮底,心想着不如再另寻他处。
  走到出口处,颇不甘心地再次躬身去寻,我突然看见被采摘干净的叶丛中,竟然还隐约可见盛开的花儿。于是小心翼翼掀开来找。哈,不找不知道,一找还真有不小的惊喜——竟有少说四五朵不声不响地藏在茎叶间,怯生生的模样儿生怕被人看见似的。那黄中带着浅绿的五瓣花泛着玉的光泽,微微张开的可爱唇瓣,正娇羞地朝我嘻嘻笑,如同被揭开盖头的小小新娘。
  她们偷偷躲起来是在等我吗?那可真好!我决定把刚刚走过的夹道再回走翻找一遍,应该会有意外之喜。
  果然没有让我失望!那些看上去貌似被采摘干净的植株里面,多少不一都能找到几朵色泽绝佳的新花儿。采摘时,指尖明显还有粘乎乎的感觉,身边有经验的采花人告诉我说那是丰富的胶质,据说这才是石斛功效最神秘的武器。幸运的是,这一轮下来,居然真的收获颇丰。
  物之表象确实极具迷惑性,往往容易让我们对某事、某物或者某人产生错误的判断。但要想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去发现物之本质,不仅需要一定的机缘,还得努力保持自己的判断力才行。若是刚刚我也随了大流就采摘那些一目了然的花儿,大概就很难在别人忽略的地方,不期而遇这些可爱的小斛仙了。
  按照本次石斛花采摘节活动要求,各人所采摘的石斛花按照程序称重登记后就可以免费带走。在园门口采摘登记处偶遇大姐,诚挚地直夸我那一两九钱重的成果色泽新鲜漂亮,听得我心花怒放,又忍不住轻轻抓起一小把石斛花凑到鼻尖。
  呵,今天晚餐的一道特色菜不就有了?对,必须要做一盘色香味俱佳的石斛花炒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