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茶事
皖西日报
作者:李学玲
新闻 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来源:皖西日报
李学玲
我喜欢喝茶,喜欢到家里除了茶,几乎很少有其他饮料。 对极度喜欢的事,我向来是不遗余力的。我收藏了很多茶具,有各个官窑的细瓷,也有各种紫砂类,每次我小心擦拭这些茶具,都有一种把岁月捧在手心的感觉。日子就如同茶盏里的茶水,越品越淡越温和,一饮而尽之后,心中就油然而生出一种“生活赐予我的悲欢我都坦然接受”的豪迈之情,岁月随之也就有了清冽的香气。 有一美女朋友不止一次对我说,姐姐,等我有时间了,一定带上私藏的好茶来找你,那些茶和你一起喝才有味道。确实,喝茶这事儿吧,也真算得上是个雅事儿,虽说它不一定非要有制作精美的茶具,口感怡人的茶叶,以及禅味十足的空间,却一定要有一个心意相通的良人。 喜欢《爱有来生》里面俞飞鸿续茶的镜头,在槐树下,石椅前。前世的恋人变成了今生的茶客,一遍一遍地讲述着他们前生的情爱,一杯一杯地喝着她为他煮的茶,等茶凉了,香散了,故事也讲完了,爱情也破碎了。我说这是“一盏香茶一段情,春水渐瘦断前生”,纳兰却说是“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凄美的爱情在一盏茶里沉沉浮浮,苦,香,甜,淡,最终无味而尽。我想,那被茶水浸泡过的儿女情长,一定是有着幽远的香气的,不然,易安怎么会说:“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呢! 当然,不只是相爱的人用茶来演绎人生的相聚与分离,也包括,那绵绵长长的朋友之间的情谊。 我有一个挚友在一所乡村中学教书,每周回城一次,几乎每次返校前的周日下午,她都会提前来我的茶室,她落座,我泡茶,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一切自然到连最起码的开场白都没有。她其实也是精通茶道的,但我们从来不谈这个,也没有繁琐的茶礼,大壶泡茶,小杯慢饮,禅乐声压低到隐隐约约,我们可以接着上周的人生话题继续,也可以对一本书各抒己见,直至把茶喝到无味,把书读到无字,然后她起身告别,我挥手相送。这种场景已经持续了将近十年,不得不承认,总在一起吃吃喝喝的不一定是好朋友,但能够数年如一日共饮一壶茶水的大多都是知己。 亦会有美女希望我教她们所谓的茶道,我会笑着问她们:你们喝茶为了什么?解渴?还是为了装点门面?冲茶泡茶的过程,无非就是一个人心绪的体现,你若心怀贪念,功利当头,就无法完成一杯茶的品鉴。红茶暖心,绿茶养肝,无论哪种茶,过浓味涩,过淡味无,都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这就告诉我们,凡事都要有度,方可有所得,亦暗合生活的底色。只有你心无旁骛,一心品茶时,茶才是茶,你才是你,这与人生没有什么两样。说白了就是,太过浮躁,和太过迂腐的人都不适合饮茶论道。喝茶,有时候也不是单纯用来解渴的,它喝的是人生的寂寞,是处世的淡然。余生不长,万事不必太刻意,寻一味,加加减减,得一味,自自然然。 古人品茶,贵在尝茶,闻香,观汤,品味,最后一道工序叫做论道。这个世界上昂贵的东西大抵都是繁琐的,那些个文人墨客热衷于“高冲、低斟、括沫、淋盖”的泡茶工序,而我们市井小民是不会在乎你是否用了三龙护鼎的端茶方法,还是用了凤凰三点头的倒茶礼节,我们是高兴了一起喝一杯,郁闷了也一起喝一杯,我感觉,精致的生活固然让人心生向往,但俗世中的一些看似粗粝的活法,也未尝不能达到我们最终想要的结果。 我一直认为,从繁琐归于简单,才是真正的茶道,而生活的真谛恰恰就在于此。一壶香茗,一轮皓月,两柱禅香,一剪清风,还有那曾被无数尘埃涤荡、破碎、迷乱的心,陪伴着我走过了无数寂寞如晦的光阴。 我喜欢月下拂袖煮茶,怀抱万般敬仰的心,看茶叶在沸腾的水中开始了一生,又匆匆结束着短暂的生命。欣赏那一片叶在杯中释放着生命,如莲花的开放。一生有多长,是一片叶子伸展的过程;一生能有多久,是我入口回味的期许。这种过程让我享受,更使我自醒。品茶,不为风雅,只为清心。心清,则世明,世明,则心更清。 一盏茶不起眼,能让我在嘈杂中挣一份宁静,它让我明白,心若燥,浮生皆乱,心若静,举世皆安。这种宁静,不是耳边无声,而是内心无争。就算是世间风烟弥漫,岁月渐老,梦想缩水,甚至连欲望也瘪得不像话,我也会在一盏茶的柔情里,细数着如梭的光明,用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取悦自己,微笑着接过生活赐予我的沧桑与艰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