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怀念陈祥将军
皖西日报
作者:张有德
新闻 时间:2025年05月08日 来源:皖西日报
张有德
陈祥将军,原名邸银国。1915年12月出生于金寨县一个贫困家庭。自幼受革命思想和农民运动的影响,向往革命,追求正义。前段时间,我受邀参加纪念陈祥将军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缅怀学习之际,想起和陈祥将军相识的点点滴滴。 1987年10月21日,陈祥将军返乡开展县情调查研究。我当时上任副县长不久,分管民政,负责接待,是第一次见到他。他当时虽然年过七旬,但身体健朗。我双手握住老人家温暖的手,他笑嘻嘻地说不要喊他“将军”,他说:“如果不好意思喊‘老陈’,就叫我陈副政委。”遵他所嘱,后来每次见面我都称呼他陈政委,和他来往较多,或来县接待,或登门拜访,电话、书信多次,他老人家指引和帮助我们理思路、定目标、订措施、把方向、抓落实。 2015年,陈政委诞辰100周年时,我曾撰文记述过他为金寨县人民办了哪些大事、难事、实事、好事。金寨县的群山沟谷都留着他的足印,水电田林路都镌刻着他的名字。他生前关注、今日造就的每一项工程,就像一座座丰碑,屹立在梅响湖畔、天堂寨顶,永远矗立在金寨县人民的心中。再次翻开尘封的工作笔记本,回忆他老人家接见我时的谆谆教导,和大家共同分享。 1988年1月20日至2月6日,受县委、县政府委托,赴京办事、慰问老首长,有机会拜访了洪学智、陈祥等在京老首长。这次和陈政委接触的时间较充裕,他和我们谈话的时间也较长。他说:“我这次到县里调研,收获很大,感受很多,想的事情也很多,待我慢慢梳理,以后会向中央和省里报告。我想,金寨县发展还是要靠山、养山、吃山。山上都是宝,蚕桑、茶叶、木竹、药材都应大发展。金寨药材在皖西占重要位置,要开发好。还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从实际出发,把本地资源开发出来,向山区生产广度和深度进军。也需要上级支持,但只有通过自己苦干才能赢得上级支持。要调整农业结构,深度开发,系列加工。要办好开发性农业,也是农业的工业。这种工业投资少,效益快,要坚持不懈地干下去。谁有本事把加工搞好,把资源‘吃’掉,谁就能发展得快。在搞好开发性农业的同时,不能放松粮食生产。在少量的耕地上,只要采取科学种田,如‘水稻旱育稀植’‘小流域治理’,集约经营的方法,就能较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凡有利于种粮食的土地要保护好,种粮食。多种经营发展起来了,收入提高了,农民手里有了钱,既可增加土地的能量投入,提高粮食产量,也可通过商品交换,换回一些粮食。要汲取历史教训,毁林开荒的蠢事不能再干了。少数地方乱砍滥伐,是犯罪行为,要依法严惩。要让所有老百姓明白,生态环境一旦受到破坏,贻害万世。‘大炼钢铁,砍树烧炭’的教训,值得我们不断反思。” 1988年4月,陈政委委托他的夫人刘苏院长(北京东城区法院原院长)带队,率中央电视台摄制组来县拍摄《天堂寨》电视片,拟在中央电视台播映。摄像选点是沿响洪甸水库至天堂寨一线。此前我向陈政委报告,征求他的意见。同时向他汇报了安徽省气象学校,自1983年以来在响洪甸库区开展科技扶贫情况。省气象局在西海岛设站,做了四次探空考察,已获得5年气象资料。利用水库“热岛效应”引进2000棵温州无核蜜橘(已挂果),培育1000株国家良种茶,在海岛建2.5万株苗圃。在安徽农学院教授王镇恒的亲自指导下,金寨大专班茶叶专业的学生参与,研制出新茶“金寨翠眉”,创出绿茶中的一个新品牌(经洪学智副主席和陈政委推荐,请赵朴初题字,是赵老的绝笔)。 陈政委对这件事很重视,于是就科技扶贫、发展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作了一段讲话。他说:“农村落后主要是传统的生产方式落后,要转变。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完成这个变革,人才是第一位的。离开人才,一切都是空谈。人才从哪里来?一般说来有两个途径:一是引进,二是自己培育。县穷,难引进人,留不住人,最好是自己培育。这是长远之计,如同在本土种下富苗一样,不仅有利于脱贫,也有利于致富,是彻底改变贫困面貌的根本所在。你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请安徽农学院办大专班,培养县里的人才,这个办法好,路子是对的。经过职业教育培训的,一定要从事本专业的技术与组织管理工作。职业学习的经费可以自费为主,公私结合。按照逆境成才的规律和实际情况来看,自费有利于培养人和稳定人才,可以避免或减少人才的浪费。你们和安徽农学院合作办学的路子坚持走下去,我可以跟国家教委宣传一下你们的做法。”后来,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到县视察,并要求我们在国家职业教育大会上介绍经验。在陈政委的鼓励下,我们的农专班办得很成功,毕业生成为全县科技扶贫攻坚的骨干,在农、林、桑、茶、药、畜牧、乡镇企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3年9月15日至18日,我去北京参加一个全国性工作会议。其间,我去看望陈祥将军。这时,我任职县委书记已经一年多时间了。陈政委和刘苏院长盛情留我在他家里吃饭,谈话的主题是如何当好县委书记,带好一班人,带领全县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陈政委说:“主要领导应该抓大事,不要事事应酬。三个‘有利于’是大事,经济建设是大事,发展是大事。如果不抓这些大事,忙着应酬,四面八方搞得很圆滑,经济没上台阶,那不行。一把手树立形象,树立权威,是靠自己为人和努力工作得到的。你当书记没有烧什么‘第一把火’,把前任的东西都推翻了,而是‘一任接着一任干’,这是对的。要实现目标,完成任务,用人是关键。提拔干部,要按‘四化’方针办,做到德才兼备,光靠嘴巴不行。要任人唯贤,从部委办局到乡镇,还有村书记,一定要用好人。一个地方如果用人不讲实绩,任人唯亲,那个地方组织路线一定有问题,党风一定有问题。人用不好,政治形势就一定会乱。遇事推诿、不敢负责的干部不能要,里戳外捣、爱告黑状的干部不能要。用人不当会影响全县形势,影响领导者威信,影响乡镇干部积极性。用好人的前提是要管好自己,‘打铁还得自身硬’,要严以律己,廉洁奉公,还要注意不要老婆干政。还要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到项目到户到人,一户不漏一人不丢,不准挪用,不准用建楼堂管所,不准优亲厚友、以权谋私,更不准贪污受贿,‘老头烤火式’的干部不能要。” 1997年初,我在北京医院病房见陈政委,是最后一面。和他老人家见面10次,谈话9次。病床上他已经不能讲话了,艰难地用笔在纸上给我写了两个字:“库区”。 老人家离开我们已经28年了,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陈政委对我的谆谆教导、肺腑之言、促膝谈心、拉家常式表述,对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关于脱贫攻坚、振兴乡村的战略思想和论述,对照习总书记关于怎样当好一个县委书记的讲话,可见陈政委讲的这些内容,完全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字字熠熠生辉,没有过时。 现在,金寨县已经脱贫,步入小康,发生的变化可谓是天翻地覆,老百姓家家户户过上了幸福生活。由此我想到,这也是解放以来健在的金寨县59位开国将军和200多位省(部)军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关心、支持的结果。 英名彪炳史册,伟绩高山仰止。我们在这里纪念他,更重要的是要以实际行动学习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崇高的革命精神、高尚的革命情怀和顽强的革命意志,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金寨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凝心铸魂,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久久为功,为建设更加繁荣富强的金寨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