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卫生保健·卫生科普天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警惕心肌梗死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15日    来源:皖西日报

  心肌梗死,这个看似遥远却又潜伏在日常生活中的疾病,是现代健康的重大威胁之一。它如同一颗隐藏的“定时炸弹”,一旦发作,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夺走生命。心肌梗死,又称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它发生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脉是为心脏供血的“生命管道”,如冠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脏的部分心肌因持续而严重的心肌缺血而坏死,这就是心梗。心梗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在此基础上血栓形成有关。在临床上,心梗常表现为剧烈的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等。
  心梗的症状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常位于心前区或胸骨后、剧烈,常伴有烦躁、大汗、濒死感,可能持续半小时至数天不等,且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后不能缓解。除典型胸痛症状外,心梗还可表现为不典型的症状,如胃肠道症状、肩背痛、牙痛、咽部发紧感等。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等。
  值得注意的是,约半数以上急性心梗患者,在起病前有前驱症状,如原有的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或对硝酸甘油效果变差等。这些症状往往是身体发出的征兆,提示心梗可能即将发生。
  心梗并非无缘无故发生,它常常在一些特定的时刻被诱发,如便秘者如厕时、洗澡时、吸烟喝酒时、情绪大起大落时等。所以预防心肌梗死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三高”是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需定期监测,遵医嘱服药,保持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吸烟和酗酒也是导致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和限制饮酒可以显著降低心梗的风险。学会管理压力,保持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均能降低心梗的风险。控制体重也可减轻心脏负担。定期体检,特别要注意静息状态下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异常征象。早期发现冠心病,及时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心肌梗死发作时,时间就是生命。一旦出现心肌梗死症状,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采取坐位或平卧休息。立即将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缓解疼痛症状,含服时最好采取坐位,同时拨打120,等候急救人员到来,送往附近设有胸痛中心的医院救治。切勿拖延!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应保持冷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活动,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如果患者有吸氧设备,可给予吸氧。同时,家属或周围的人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继续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心肌梗死的治疗目标是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治疗原则是争分夺秒地进行再灌注治疗,恢复血流,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死亡率。急性心肌梗死发生6小时内是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最佳时机,可使闭塞的冠脉再通,迅速实现心肌再灌注,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塞面积,也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手段。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2小时内可使用溶栓药物,将血栓溶解,使冠状动脉再通,使心肌重新得到血液灌注。当心梗范围较广时,需通过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解除冠脉闭塞,采用绕过狭窄的冠状动脉与远端冠状动脉吻合方法来替代病变的血管,恢复血流再灌注。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其恢复期至少需要1个月。无并发症者急性期根据情况应绝对卧床1~3天;吸氧、持续心电监护、镇静止痛;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对于心梗患者还可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抗凝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等药物防止心肌梗死再发生。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但它并非不可预防。通过了解心肌梗死的成因、症状、高危时刻以及急救与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这一疾病的威胁。当我们学会倾听身体发出的细微警报,及时构筑防御屏障,就能让这颗不停跳动的心脏继续为生命续航。
  (金寨县人民医院 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