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茶文化·春满江淮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归乡情悠悠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10日    来源:皖西日报

  蒋莉

  清明回老家,天公作美没下雨,可这路上的车多得像蚂蚁搬家。一辆挨着一辆,慢悠悠地往前挪,活脱脱一条懒懒散散的长龙。车里的人都安安静静,怀揣着心事,朝着思念的方向奔赴。
  我爷爷在的时候,冬天基本都泡在山上,砍柴火卖钱。那时候物价低,十块钱一百斤,虽说挣得不多,可爷爷勤勤恳恳,靠这双手撑起了家。母亲常念叨,爷爷和二叔都是好脾气,说话轻声细语,从不着急上火。再看看父亲,简直就是个“急性子代言人”,一天到晚催个不停,催母亲做饭,催她干活,感觉他的世界永远在赶时间。不过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父亲脸上乐开了花,一问才知道,茶叶卖了个好价钱,眉飞色舞。
  午后,我雄赳赳气昂昂地提着心爱的竹筐,准备去茶园大干一场,幻想着能采上满满一筐嫩绿的茶叶,回家收获母亲的夸赞。
  到了茶园才发现,现实给我泼了一盆冷水。好多茶树都还在“睡懒觉”,没怎么冒芽,稀稀疏疏的,像没睡醒的孩子。母亲笑着说:“别着急,等到五一回来,这茶园就像被施了魔法,到处都是鲜嫩的茶叶,到时候你采都采不过来。”说起去年此时,我也是在这片茶园,望着嫩绿的白茶茶草,尖尖芽头绿得透亮,宛如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那是大自然给咱最珍贵的馈赠。装茶叶就得用这竹筐,往腰间一挎,感觉自己瞬间有了采茶女的韵味,连动作都变得轻盈起来。
  茶园里的茶叶又小又嫩,摘起来一点都不过瘾,感觉手指在和我抗议。不过可别小瞧这些小家伙,它们可是身价不菲,越小越值钱,尤其是清明节前的茶叶,那可是茶中的“贵族”,在市场上特别抢手。要是下一场雨,那可不得了,就像接到了神秘指令,一夜之间,漫山遍野都是新绿,茶树像是被唤醒的精灵,疯狂生长。
  看到漫山新绿,父亲肯定又要着急得睡不着觉了,都六十多岁了,每天天不亮五点多就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扛起锄头就往茶园跑。
  父亲对香椿树是情有独钟,茶园边上到处都是他的“杰作”。香椿树就像一个个朝气蓬勃的小伙子,长得飞快,三年就能长得壮壮实实,十年、三十年树龄的更是像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守护着这片茶园。我仰着头看着高高的香椿芽,它们在枝头随风摇曳,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像在向我招手。
  茶地下面那片奶奶的菜园子,曾经可是奶奶的“战场”。小时候,我最爱跟着奶奶在菜园子里忙活,看她熟练地播种、浇水、施肥,就像在变魔术。奶奶总是弯着腰,细心地照顾着每一株菜苗。如今,奶奶快九十岁了,身体大不如前,菜园子也变得冷冷清清,看着就让人心里一阵阵地发酸。我仿佛还能看到奶奶忙碌的身影,她头戴草帽,弯着腰,在菜畦间穿梭,那画面是如此清晰,却又如此遥远,遥远到我只能在回忆里找寻。
  不远处,三叔家茶园传来阵阵热闹声,原来是三叔正亮开嗓子唱山歌呢。三叔家请了不少采茶短工,茶园里一片热闹景象。三叔心情大好,亮开嗓子唱起了山歌,那声音洪亮得像洪钟,在山谷里回荡,一点都不像个上了年纪的人。爷爷在世的时候也爱唱山歌,他的嗓音更雄浑,一唱起来,感觉整个山都跟着震动,鸟儿都被吸引过来,叽叽喳喳地像是在给他喝彩。
  站在茶山可以看见我家老屋旁边盛开的玉兰花。两株玉兰花就像两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在门口迎接客人。满树的花朵洁白如玉,像雪花挂满枝头,好看极了。在乡下,到处都是这样平平淡淡的美,越是平常的东西,越能让人感到惊艳。
  我家门前小溪里没水了,可溪边的杂草还是长得很茂盛,像一群调皮的孩子,你追我赶地往上蹿。小野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黄的、白的、蓝的,五颜六色的,比天上的星星还热闹。
  日头渐渐西斜,该收工了。刚进家门,就听见母亲在厨房喊我:“帮我在花池子拽点大蒜!”她一边切菜一边念叨:“还是乡下好,蔬菜不用买,随手在园子里摘点就行,就买点荤菜。”
  母亲可是“超级大厨”,没一会儿就变戏法似的整出一个鸳鸯锅。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气腾腾的火锅,温暖的炉火,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子里,别提多舒坦了。锅里咕嘟咕嘟响,就像在演奏交响曲,各种食材在锅里翻滚,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终于,期待已久的蒿子馍端上了桌。馍馍外形圆润可爱,表皮泛着清新的淡绿,那是蒿子融入其中留下的独特印记。轻轻咬上一口,软糯的口感瞬间在舌尖化开,一股带着春日田野气息的清香弥漫开来,那是独属于故乡春天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