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5 版:文苑艺坛·卫生科普天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中医如何治中老年足跟痛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1月11日    来源:皖西日报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病症,尤其在步入老年后,由于年龄、活动量减少以及长期负重等因素,足跟痛的发生率逐渐增高。足跟痛的病因多样,包括跟腱炎、足底筋膜炎、骨刺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的西医治疗往往侧重于疼痛缓解和局部治疗,而中医则通过整体调理、辨证施治,旨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中医理论基础:整体观念,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足跟痛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整体观念,强调通过辩证施治,从全身的角度进行调整。中医认为,足跟痛的发生与机体的气血不畅、肝肾不足、风湿寒气侵袭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时,除了考虑局部病变外,还要调节全身的功能平衡,恢复脏腑的协调。
  气血不畅:中医认为,气血运行不畅是足跟痛的常见原因。尤其是中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气血逐渐衰弱,容易导致局部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引发疼痛。气滞血瘀导致的足跟痛,通常表现为刺痛或钝痛,且活动后加重。
  肝肾不足:肝肾是人体“藏血”的重要脏腑,肝肾不足导致筋骨失养,也容易引起足跟部的疼痛。尤其是中老年人,随着肝肾功能的衰退,筋骨逐渐失去滋养,导致足跟的结构出现问题,如足底筋膜炎、骨刺等。
  风湿寒气侵袭:中医认为,风、寒、湿邪是外感疾病的重要病因,尤其是在天气变化时,风湿寒气容易侵入体内,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产生足跟部的疼痛。此类足跟痛常伴有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表现为类似风湿病的特征。
中医治疗方法:针灸、推拿和草药调理
  中医治疗足跟痛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针灸、推拿和草药调理是最常见的治疗手段。通过这些手段,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恢复气血流畅,改善足跟的功能,减少病情复发。
  针灸:针灸是中医传统治疗足跟痛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腧穴(如足三里、承山、涌泉等),针灸可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缓解因气血不足或瘀血阻滞所导致的疼痛。对于肝肾不足引起的足跟痛,针灸能够刺激肝肾经络,促进肝肾的功能恢复,改善全身的气血循环。
  推拿:推拿通过手法作用于足底、踝关节以及小腿部的经络和肌肉,能够有效缓解足跟部的僵硬和疼痛。尤其对于因长时间走路、站立或运动不当引起的足底筋膜炎,推拿具有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推拿治疗能够有效放松足底的肌肉群,减轻疼痛并提高活动功能。
  草药调理:中草药治疗是中医治疗足跟痛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草药有活血化瘀、祛风湿的功能。例如,丹参、红花、独活、当归等药物具有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对于由气滞血瘀引起的足跟痛非常有效。此外,肝肾不足所致的足跟痛,常常采用六味地黄丸、枸杞子等滋补肝肾的药物进行调理。
护理配合:合理饮食和日常管理
  饮食调理:中老年人易患肝肾不足、气血虚弱等症状,因此,在饮食上应注重养肝肾、补气血。食物方面,可以多食用具有补肝肾、滋阴养血功效的食物,如黑枸杞、桑葚、龙眼肉、枸杞、黑豆等。此外,日常饮食应避免过多摄入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加重体内湿热,影响恢复。
  合理运动:对于足跟痛的患者,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足部和下肢的肌肉力量,促进血液循环。每天进行适量的散步、慢跑或脚部锻炼(如提踵、足底按摩等)有助于缓解疼痛,提高脚部的灵活性和活动范围。然而,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以免加重足部的负担。
  穿着舒适的鞋子:随着足弓的变化,不合脚的鞋子容易加重足部的负担。因此,选择合适的鞋子至关重要。鞋底应具有良好的减震功能,避免硬底鞋或高跟鞋,选择支持性强的平底鞋或专业的足部矫正鞋,以减轻足底的压力。
  中老年人足跟痛的治疗,依赖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方法。通过针灸、推拿和草药的综合治疗,可以从根本上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缓解疼痛。与此同时,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穿着舒适鞋子等日常护理措施也能够有效促进康复,防止复发。通过中医调理,许多中老年人能够恢复足部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安徽省岳西县中医院 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