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 版:红土地·大地走笔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许你秋天的回响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10月31日    来源:皖西日报


  姚文玉 摄
  张正旭

  秋风是古老的画笔。白露研磨,摊开大地的宣纸,患有帕金森病的岁月抓起画笔,哆哆嗦嗦,田野里的枯草顺着笔尖方向东倒西歪,躲在枯草后面觅食的白羊时隐时现。驻扎在村庄的大树顺着笔尖方向摇头晃脑,那些挂在枝头的秋果也被摇落满世界的馨香。顺着笔尖方向,农民们碾压着忙碌的身影,在秋种的汁液里过滤湿漉漉的汗水与辛劳。墨水颠簸,迤逦远行,不小心溅落,如纷纷扬扬的月光,又如潇潇洒洒的灿阳,完成印象派大手笔。四时节令,四言诗一般古老,平仄押韵中,携带着质朴的基因,还有农人高举着节气的虔诚,恍若马蹄哒哒驰骋辽阔的草原,又转入淮水汤汤的浩渺,苍老又朴拙地淌入我们的生活。它一年一循环,千万年,亘古不移,好似门前那轮太阳悠闲散步,又好似头顶的皎月忘情歌唱以及天空的星星眨眼传情。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秋深,时间的路口。光阴来去,就像时光拉动二胡的旋律,由高亢后的强音缓步低音。一晃眼秋深,那纷繁起落的生活里,有我们跋涉的喘息和远去的悲欢,也有今朝褴褛奔袭和依旧的向往。瑟瑟风去,摇晃树枝丫,落几分萧然与憧憬,飒飒风来,吹弯枯草,跌几分不甘与抗争。阳光洒在窗檐,照亮一串串晒秋的辣椒,红艳艳的,暖一季朝暮岁月。
  “秋风渐起,落叶变黄,那些一直念念不忘的,岁月会给你以回响。”时光细语,流年轻歌,光阴在秋天的层林尽染中,聆听秋声诵咏着唯美深秋的诗篇。在秋天,田野变得丰富,一切各归其所。这是交接的时刻。时间仿佛静止了,像一场交响乐的停顿——一个乐章刚刚结束,而另一个,即将开始。
  秋种揭开明年夏粮丰收的序幕,万物奔赴金秋的盛典。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奔波,驮起辛苦劳累,掬满热汗淋漓,不敢懈怠,一丝不苟,平整墒地,挖沟,撒化肥和种子。在油菜苗育植集中田地内,待在闺中的油菜苗蠕动绿油油的心事,哪有少女不怀春,油菜苗被秋风吹开芳心,明眸传情,等待如意郎君娶回家。婚姻自由,打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油菜苗被老百姓精心打扮,风风光光“出阁”,没有八抬大轿迎娶,却有手扶拖拉机送亲的豪华队伍。油菜苗风风光光嫁到“婆家”,农民公婆百般疼爱。打眼、移栽、浇水,按部就班,不疾不徐,就像在大地上写下洋洋洒洒的诗行,播种着“天高云淡干旱日,耕田农夫水灌礼。”
  “一个人最幸福的事,大概就是拥有自己的热爱。人生能有一件热爱的事,就足以抵过岁月漫长。”湾区平整的田野里,一排排再生稻高擎火炬,英姿飒爽地接受风的检阅,风吹过,秧秆轻摇,金黄色的稻谷发出玲珑的笑声,与秋风窃窃私语交谈,偷听的稻叶被逗得簌簌作响。再生稻从沣河边逶迤而来,浩浩荡荡;再生稻从汲河边蜿蜒而来,汹涌澎湃。也难怪,霍邱县再生稻产业发展迅猛,种植面积稳居全国县级第一位,对守住“口粮绝对安全”底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同时也是霍邱县岔路镇“多蓄一茬稻、多收一季粮”实践的回响。
  村庄,像画家泼墨绘彩,晒秋的民俗在农家院落活色生香,辣椒、萝卜等成串吊在树杈上接受秋阳检阅;葫芦、南瓜、莴笋等切成薄片,摊晒。还有人从野外采回来长寿菜、野苋菜等经过沸水过一遍,捞起来晾晒……
  秋风轻轻吹过多彩的农村画面,如同时间的笔触,氤氲着文字的馨香,一片一片铺满岁月,一瓣一瓣芬芳时光,渲染着草木万物,唯美着深秋的风景。执笔流年,编辑着岔路的故事,书写着岔路人的精神饱满,在生活的有滋有味中,斑斓人间烟火,可期可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许你秋天的回响,于唯美深秋,扬起季节的诗意。愿所有的美好,都是恰逢其时,都能在秋天如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