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7 版:副 刊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天然山水育香茗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8月22日    来源:皖西日报

  刘明媛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山,是清秀的山,河,是清澈的河,人,是清朗的人。上帝厚待这里,同时还赐予两处独特的风景,一柱伫风依云、剑指苍穹的巨型石笋,一条默然沉寂、古朴淳美的老街。
  老街人好客,还没聊上几句,一杯茶递过来。
  茶是野茶,产自东石笋。
  我喜欢东石笋野茶,当然,更喜欢东石笋山水。
  暑期,我有幸获得毛坦厂镇政务实习的机会,在镇团委的支持下开展调研,重新踏进这片绿色的山野。我怀疑“东石笋”是佛在凡尘种出的一片圣地,阳光无限眷顾,疏疏密密的光霭布满山花草木,布满小鸟的啁啾;雪亮的溪水,流淌出茶歌,不光可以浸洗云朵,还可以洗涤人心。
  沿途一路,天然山水,像一帧卷轴徐徐舒展,绿意盎然,渐入佳境,云雾缭绕间,一呼一吸,都是满满的负氧离子,清心,舒适,仿佛心灵也随之变得清澈起来。
  下车,撇开彩虹大道,我们沿着羊肠小道上山,不远处就是茶园,只见一垄垄茶树依山势而植,错落有致,宛如绿色的波浪。这里的茶树,有充足的阳光照耀,吮吸着山间清冽的露水,加之得天独厚的土壤条件,使得每一片叶子都蕴含着大自然的精华。行走茶园,我仿佛听到茶与风的对话,感受到大地母亲无声的滋养,那份纯净与和谐,让人心旷神怡。
  邂逅下山的采茶姑娘们,我们笑着让道,交错间,她们背篓里的茶草,漫过我们的视野,满眼的绿意,清香扑鼻。
  半道上,依山傍水的民房,开门迎客,露天的茶灶正翻炒着昨日被雨水浸润过的茶草。我们刚好累了,便从老屋里取一板凳,坐下来看老伯炒茶。阿婆不声不响捧来了一杯杯新茶,有人凑在鼻息间,问老伯一些制茶的工艺,采摘、摊青、杀青、揉捻、干燥……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茶人的心血与智慧。老伯说,人老了,其它活也干不动了,炒茶虽辛苦,但也累不坏人,只要性子好就行。现代科技的应用就不得了了,温度都是设置好的,机器工作,不但能保留传统风味,还能提高制茶的效率。
  阿婆插话,茶好茶孬,还得看茶草生在哪里,我们这石笋野茶好就好在一个“野”字,因为山好水好啊。我们再看杯里的茶,茶汤清澉透亮,色泽翠绿诱人,轻抿一口,瞬间,一股清新淡雅的香气在口腔中绽放,仿佛置身于云雾山中,山川草木的香气交织在一起,让人沉醉不已。这茶,不仅解渴生津,还能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回归内心的宁静。
  此次调研,让我深刻体会到东石笋作为天然生态宝库的价值所在。这里不仅孕育了品质卓越的石笋野茶,更展示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在这片土地上,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用勤劳与智慧守护着这片绿水青山,同时也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丰厚馈赠。
  石笋茶,作为这一和谐共生关系的见证者,不仅承载着地域文化的精髓,更传递着一种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