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6 版:沃土春晖·城事·茶舍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窗 外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8月22日    来源:皖西日报

  惠琼

  雨后,天晴。万物清明。倚着办公室的窗子朝外看,心情因为窗外的一切,轻爽得不得了。怎么能不愉快呢?你看啊,天空碧蓝、明净,云朵洁白、轻盈。如果,我长有翅膀的话,我一定会飞出去的,飞向万里长空,飞向那广阔的原野。
  大概是连日下雨的原因,总感觉那偶尔露下脸的太阳含着太多的水分,照射在大地上的太阳光,都是湿漉漉的。现在不了,此时此刻,窗外,阳光明灿灿的,照在草地上,照在树上,照在盛开的花朵上。草和树叶因为阳光的照射,显得更加翠绿。翠绿醉眼又醉心,风轻轻拂过,那翠绿就缓缓地流淌起来,流向远远的地方。
  远远的地方,并不是很遥远,是相对于我所处的窗子这个位置来说的。那是一片广阔的秧田。秧苗青青,欣欣向荣。看来,丰收在望呢。一个扛锹的农人在田埂上走走停停,我敢肯定,他一定和我一样,心里充满了欢喜。有白的颜色在秧田里若隐若现,不用猜,定是觅食的白鹭。现在,见到白鹭已是寻常事,沟渠、河边、水塘、田野里,常常能见到它们优美的身影;有时候,它们也会停歇在树巅之上,悠然自得,惬意闲适。
  将目光移向右前方,看到缕缕炊烟升向天空,有人在做早饭呢。炊烟升起的地方是一座小村庄。那里我曾多次去过,六七户人家。家家是白墙红瓦的二层小楼,楼前有院,院里有花。房前屋后,树木高大繁茂。这是一个令我向往的地方。庄户里久居的多是老人。老人们告诉我说年轻人都去都市里做工去了,到了年节的时候才会回来。老人们居家,尽其所能,种些时鲜蔬菜,饲养鸡鸭数只,庄子里鸡犬声相闻,无限生机。陶渊明在《归园田居》里写到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这里,应该是它最好的写照了。
  看到炊烟,我倍感亲切。是有多久,有多久没有看到炊烟了呢?炊烟袅袅,诗意又浪漫,温暖又踏实。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啊!炊烟,在过去以柴禾和秸杆为主要燃料的农村最为常见。现在,人们生火做饭普遍使用电和燃气,炊烟就极少见了。炊烟升起的地方,一定是家的地方。家是心灵的庇护所,是脚步停歇的驿站。
  再向远一些的地方望过去,目光所及,见到有许多的车辆来来往往,穿行不停。那里是沪陕高速公路。不难想象,每天,一定有许多的人,为了生计,为了更好的生活,告别家人,走岀家门,奔忙在这条路上,一边累着,一边幸福着。
  将目光收回来,停落在窗外大约一百米的地方。东西走向、名为“翁墩路”的柏油路横在眼前。这是一条刚刚修建好的路。路的西端是一座在建的食品加工产业园,路的东端就是我们的公司。到今天为止,公司搬迁到这里刚好一年的时间。受疫情影响,公司的发展多少受阻,但公司上下员工并未因此懈怠,而是勇敢面对、积极开拓新市场,使公司生产、经营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路两边的梧桐树种植的时间也不太长,承了阳光雨露的滋养,也历经过风霜雨雪的侵袭。今天,它们已经长得枝繁叶茂,高大挺拔。望着它们,我心生百感:有些人遇到挫折时,为何不学树那样顺其自然地接受风云雨雪的变换,坦然面对挫折的降临?近期,听说一个青年,因为疫情所致,开业不久的饭店被迫关门了,于是他一蹶不振,抑郁了,太可惜!其实风雨会来,也会过去,这种挫折又算得了什么?
  不仅如此,春夏之交时,我在公司围栏处种下的喇叭花已经爬满围栏,葳蕤成诗。象小喇叭一样的、蓝紫色的、紫红色的花朵,开得热热闹闹。估计是和我一样吧,久雨之后再见阳光,格外地兴奋和欣喜。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哇!有清清甜甜的花香入鼻入肺。这是栀子花的香气。就在窗前,在我的眉目之下,几棵栀子花树花开满枝。花香馥郁芬芳,招引一群粉蝶儿飞来飞去的,不知道是离去好呢,还是留下来的好?真是好笑呀!
  啊!窗外,我正对着的窗外,是一幅美丽的画呢!我醉在其中。因为这一切,一个词,一个叫做“热爱”的词自脑海中生出。是的,我热爱这一切,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