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条块分割” 转向“协同共治”
——金寨县麻埠镇将各类网格“拧成一股绳”任琪琪 本报记者 齐盈娣
皖西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来源:皖西日报
“多亏了沈老弟,不然我家老头子突发疾病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提起村里的网格员沈然军,金寨县麻埠镇鲜花岭村村民李宝兰难掩感激之情。前段时间,沈然军在日常巡查时发现李宝兰的老伴突然发病、呕吐不止,他当即向村委会汇报情况,同时联系镇卫生院120救护车进行急救,让惊慌失措的李宝兰心里踏实多了。 这样的暖心一幕,是麻埠镇以“多网合一”激活基层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该镇立足山区地形复杂、人口居住分散的实际,按照“便于管理、服务群众”的原则,将党建、综治、民生服务等各类网格“拧成一股绳”,通过科学划分网格、整合力量、明确职责、精细管理,推动基层治理从“条块分割”向“协同共治”转变,让“小网格”释放出“大能量”。 “以前每个网格都有各自的网格员,仅我们村就有12名网格员,群众办事经常是‘多头找’,网格员工作起来经常是‘重复跑’。现在整合为8名综合网格员,一个网格管到底,管理效率反而更高。”该镇桂花村党支部书记彭德凤颇有感慨地说。 据了解,该镇综合考量村域面积、地形地貌、交通条件及人口分布等因素,在不改变群众山场、田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将原有15种基层网格整合为综合网格,全镇网格员数量从74名精减至65名,人员虽然减少了,却实现了网格与村民小组的有机衔接,既保留了传统治理单元的稳定性,又提升了服务覆盖的精准度。镇党委还统一为网格员配备公文包、笔记本等必要的办公用品,颁发聘书、购买人身意外保险,让“小网格”成为基层治理的“强支点”。 “老张,你家今年茶叶收成怎么样?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在麻埠镇响洪甸村,网格员朱道全一边记录信息,一边询问村民近况。作为一名老村干,他如今身兼信息采集、矛盾调解、政策宣传等多项职责,成为群众身边的“多面手”。 网格的效能,核心在人。麻埠镇构建“1+5”网格员体系,优先从村民组长、党小组长、老村干、能人大户中选聘,确保人选“有威望、能胜任、肯奉献”。并定期组织岗前培训和年度轮训,依托镇委党校平台,采取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技能比武等多种形式,提升网格员的业务水平。 “现在我们既是政策‘宣传员’,又是矛盾‘调解员’,还是民生‘服务员’,虽然担子重了,但成就感更强了。”该镇金庄村网格员陈少林欣慰地说。在他的网格里,通过建立信息台账,不仅实现了实有人口、房屋、单位信息的动态管理,还协调解决了5起邻里纠纷。这种“一员多能”的模式,让网格员从“单一兵种”变身为“合成部队”,成为服务基层的“先锋队”。 为进一步明晰职责边界,麻埠镇将网格员职责细化为信息、调解、协管、服务、宣传5大类32小项,建立“职责清单+任务清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我们制作了网格员‘工作手册’,把每项职责都量化为具体任务,比如结合日常生活,及时联络走访本组群众,对于常年外出群众,结合医保和养老保险收缴等工作,进行电话联系。”该镇党委副书记傅贤悦介绍说。如今,各村每个月至少组织一次网格员例会,加强对网格员的日常管理以及实绩工作点评,将工作成效与绩效待遇挂钩。同时,对表现突出的网格员优先推荐为村级后备干部,形成“干好干坏不一样”的激励导向。 从整合网格构建“新骨架”,到锻造队伍赋能“先锋队”,再到明晰职责筑牢“防护网”,麻埠镇的“多网合一”之路,让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变成“最美一公里”。这张越织越密的网,不仅兜住了民生冷暖,更兜起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