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 版:要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进“一扇门” 解“千般愁”

——全市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见闻本报记者 储著坤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来源:皖西日报

  “热情快速办理,高效为民解忧”。在金寨县综治中心信警融合室墙壁上,务工人员刘荣兵等四人赠送的锦旗格外醒目。走进“一扇门”反映诉求,在综治中心内顺利化解,用他的话说:“没跑法院、没找律师,事情完结,工钱到手了!”
  一面锦旗的背后,彰显的是民生温度,更是六安基层治理变革的缩影。在城市的喧嚣与乡村的宁静中,矛盾纠纷如偶尔泛起的涟漪,打破生活的平静。曾几何时,群众为解决这些烦心事,往往要在多个部门间来回奔波。如今,随着全市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这一局面正悄然改变。
  走进霍山县综治中心,宽敞明亮的大厅,科学划分为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引导受理区的导引台,就像一个“总枢纽”,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每一位群众,统一受理各类纠纷、各项诉求,根据来访群众反映的事项,精准引导至对应窗口或功能室。
  霍山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兰林说:“2024年底,县综治中心率先完成规范化改造并投入运行,县信访局、县综治信息中心整体入驻,政法各单位、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等矛盾纠纷化解核心力量必须入驻,住建物业、农业农村、民政民生等风险多发的行业主管部门派员常驻,其他涉事单位及乡镇随叫随驻。”在这里,来访群众享受“一站式”服务,不用再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四处奔波。
  在多元化解区,汇聚了诉讼服务、检察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等功能,设立了多个开放式窗口、行专调解办公室、品牌调解室、远程调解室和速裁法庭。指挥调度区,则配备电子指挥大屏,打造综治视联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系统、智能预警平台等相融合的综治信息化体系,实现了对各类矛盾纠纷的实时监控和快速处置。
  今年1月2日,一群农民工带着焦虑与期盼,走进霍山县综治中心。“工程完工后,施工方没付清剩余钱款,年没法过了。”大家纷纷倾倒“苦水”。调解员迅速介入,拿到工资的那一刻,农民工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多亏有综治中心,我们才能回家过个安心年!”这质朴的话语,满是对综治中心的感激与信任。
  “从进门到签协议,只用了3天,不用跑法院,省时又省心!”这是霍邱县城关镇居民朱师傅的心声。因工伤赔偿与施工方僵持不下,7月10日,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霍邱县综治中心。引导受理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迅速将其引导至人社调解窗口,最终促成施工方同意按标准赔偿。
  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朱师傅的烦心事化为暖心事,背后是霍邱县综治中心的高效率。这得益于一套成熟的运转机制:接到群众的诉求后,快速研判、精准分流,确保每一起纠纷都能找到最合适的解决路径。无论是合同纠纷、工伤赔偿,还是其他矛盾,在这里都能得到及时回应。
  在各县区,像这样的暖心事每天都在发生。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是百姓生活里的大事,而综治中心就是那个让难题迎刃而解的地方。前不久,骆某来到裕安区综治中心,向诉讼服务窗口提交民事诉状书,反映石某因资金周转向其借款,剩余11.2万元未还,多次催要未果。
  考虑到双方是朋友关系,裕安区综治中心和区人民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联合调解,双方对欠款数额、支付方式和期限、违约责任等达成一致,现场签订了调解协议书,并申请办理了司法确认。7月11日,经过裕安区人民法院审查下达了民事裁定书。骆某说:“本以为要通过诉讼程序才能解决问题,没想到经过区综治中心和区人民法院联合调解,很快就处理好了。”
  群众进“一扇门”的嬗变,是基层治理从“碎片化”到“一站式”的破局。裕安区委政法委副书记杨军说,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过程中,采取“常驻+轮驻+随驻”模式,让法院、信访等10多家单位常驻,农业农村等部门轮驻,其他区直部门随叫随驻,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和解决。
  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落实中央政法委《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扎实开展“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行动,有序推进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当前,全市县级综治中心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五有”目标如期实现。
  如今,全市县级综治中心已成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首选之地。运行以来累计受理矛盾纠纷2470件,化解1017件,发送工作提示函1份,风险预警函33份,通过实时掌握矛盾纠纷化解情况,配合办理部门做好教育疏导、困难救助、风险评估等工作,最终实现“事心双解”。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稳定的基础。如果说政务服务中心是服务地方发展的引擎,那么综治中心则是护航地方稳定的屏障。从“矛盾中转站”到“问题终点站”,全市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重塑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筋骨”——过去群众“跑断腿”,如今进“一扇门”就能“解千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