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综合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一株“仙草”的百变新生

本报记者 储著坤 通讯员 叶泳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7月25日    来源:皖西日报

  清晨五点多钟,山林还裹着一层薄雾。位于大别山深处的霍山县太平畈乡石斛种植基地,自动喷灌系统倏然启动,水雾如轻纱一般飞舞,让基地里的石斛既降温又解渴。80多公里外的霍山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刚采摘的“仙草”,源源不断地送往现代化车间,蜕变成霍山石斛原浆、醒膏,甚至是黄酒。
  咔嗒、咔嗒、咔嗒……7月15日,走近霍山天下泽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车间,远远就能听到机器的运转声,全自动灌装线全速吐着袋装霍山石斛原浆。曾经隐匿于山野的“仙草”、大自然馈赠的珍宝,在霍山县深耕细作下,产业链不断拉长。
  “工作环境非常好,都是些手上活,一个月能挣四千多块钱。”包装车间里,村民黄小霞不停地忙碌着,手指在铝箔袋上翻飞,身后的传送带哗哗运转。三年前,黄小霞从上海返回家乡,进入家附近的霍山特色农产品加工园。跟黄小霞一样,在厂里上班的百余位村民,因霍山石斛产业改变了异地奔波的生活。
  枫斗卖的是历史,原浆卖的是未来。“我们主要做石斛原浆,有袋装、瓶装两种,每日产量可达15万袋、10万瓶。”霍山天下泽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戚进宝说,企业每年投入500万元用于研发,手里攥着15项发明专利。昔日的霍山石斛枫斗,消费者嫌炖煮麻烦。该公司创新推出的深加工产品,市场反馈良好。
  进军深加工领域,挖掘多元价值。霍山石斛产业园、霍山特色农产品加工园拔地而起,为深加工产业搭建了坚实的舞台。在这里,通过科研力量的注入与先进设备的运转,中成药、保健食品、固体饮料等80余种精深加工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霍山石斛以全新的姿态,走进北上广深,进入千家万户。
  “我们深耕霍山石斛产业10多年,拥有5000多亩的种植基地,70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20多人的研发团队,依托现代化的生产线,推出了10多款深加工产品。”霍山天下泽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成感慨地说。作为首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该企业不断探索并挖掘霍山石斛的潜在价值,将这株“仙草”以多样化、年轻化的形式呈现给广大消费者。
  霍山县中药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霍山县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实施中药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融合化,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了更高台阶。该县先后取得“中国石斛之乡”“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省农业特色强县”等诸多荣誉称号。霍山石斛助力乡村振兴,更是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下一步,霍山县将继续深入实施“四化”发展战略,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服务链,努力把霍山县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现代中药产业示范区。
  霍山石斛的深加工之路,宛如一场精彩的奇幻之旅。从山野间的“仙草之首”,到车间里的“百变明星”,它在村民致富的道路上一路狂飙。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市霍山石斛种植面积达2.09万亩,产量950吨,综合产值高达67亿元。如今,2600余家生产经营主体活跃在霍山石斛产业的舞台上,其中,县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67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规上企业14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3家。建成霍山石斛“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12个,授牌建设单位22家……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霍山石斛产业从种植到深加工全产业链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