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患者的饮食指导
皖西日报
作者:汪恭玉
新闻 时间:2025年02月18日 来源:皖西日报
血液透析又称血透,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生命的关键治疗手段。对于血透患者而言,科学合理的饮食管理绝不仅仅是一种辅助措施,更是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的重要保障。饮食管理如同为患者的生命续航,帮助他们在艰难的治疗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通过合理搭配饮食,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透析带来的身体变化,减轻肾脏负担,增强身体抵抗力,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精神面貌。 蛋白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营养物质。血透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会丢失部分蛋白质,因此需要适量补充。对于透析患者每天推荐蛋白质摄入量为1.0~1.2g/kg体重,且优质蛋白质应占总蛋白摄入量的50%以上。优质蛋白质中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吸收利用率较高,且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较少,主要来源鸡蛋、瘦肉、鱼、牛奶及豆制品等。非优质蛋白质如果摄入过多,因其必需氨基酸含量较低导致体内尿素氮水平升高,加重肾脏的代谢负担。 血透患者一方面基础代谢增加,另一方面吸收功能减弱,因此需要提供足够的热量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一般来说,每日热量摄入总量应为30~35千卡/千克体重。热量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其中碳水化合物的供能占比最大,约占一半以上。其次是脂肪,最后才是蛋白质。建议患者选择白米、白面等精制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在平日中尽量以植物油为主,因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可避免高脂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肾功能不全者体内的多余水分是无法自行排除的,需依靠透析来清除,若饮水过多会在体内潴留,引起水肿、高血压等并发症。因此,患者需根据自己的尿量及体重的具体情况控制水分摄入量。 高血钾是危及血液透析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危险因素之一。由于患者无法正常排出体内多余的钾,只能通过透析来清除。若钾摄入过多,且未能及时透析出去,会在体内蓄积,从而引发高钾血症。早期可出现口周麻木不适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因此需严格控制钾的摄入。钾一般在新鲜蔬果中含量较高,但菌菇中的含量更是可观,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过多摄入以上食物。钾易溶于水,在烹饪时可对食材进行浸泡或焯水处理。市面上有低钠调料,但其中的钾含量比普通调料可能更高,慎用。 磷也是肾衰竭患者另一危险因素,因机体无法正常代谢磷,会在体内淤积,导致高磷血症。因此,患者需控制磷的来源。在日常生活中常食用的瘦肉、坚果等均属于高磷类食物,需要控制这些食物的摄入。但如果非要摄入高磷食物的话,焯水是个不错的选择,因焯水能降低食物中的磷含量。此外,食品添加剂中的磷是更容易被人体吸收需严格限制摄入。 透析患者的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食盐及高钠食物的摄入,预防高血压或水肿的发生。维持性透析患者盐的摄入量一般不超过5g/D,无尿患者钠的摄入量不超过2g/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适当增加水溶性维生素的摄入。透析患者应多食含钙食品,但补钙的同时要注意限制磷的摄入。 血透患者的饮食大体遵循以米饭、面条、馒头等低碳水为主,适量融入燕麦、玉米等粗粮,优化膳食纤维与热量结构。灵活变换优质蛋白来源,如鱼类、豆制品等,采用蒸、煮、炖等健康烹饪方式,避免油脂过多。精选低钾低磷蔬果,如苹果、梨、冬瓜、黄瓜等,既满足口感又兼顾营养安全。遵循“量出为入”原则,不渴不饮,小口慢饮,保持身体水平衡而不失衡。除了饮食调控,保持乐观心态,培养适量运动习惯,也是康复不可或缺的一环。透析患者体质不尽相同,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案,不宜操之过急,适得其反。 总之,血透患者的饮食管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合理的饮食、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患者可以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霍山县医院血透中心 汪恭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