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新视野 新观点·九州纵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值得关注和推进的六安艾草产业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11月29日    来源:皖西日报

  袁绿亦

  一年多前,市绿色发展研究会第一课题组开始关注六安艾草产业发展情况。我们采取现场考察等多种形式,先后深入涉足艾草种植加工的霍邱县彭塔镇,金安区张店镇、横塘岗乡,舒城县舒茶镇等乡镇,围绕艾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进行调研并形成如下报告。
一、我市艾草产业发展现状
  我市最早规模种植艾草的是霍邱县彭塔镇西隐贤村村民郭瑞良、李永梅夫妇。夫妇俩于2017年冬以每亩600元流转土地1200亩,为赶来年的艾草生长,一个星期就栽种200亩。2018年成立了安徽大艾药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过这几年发展,彭塔镇有4个村及周边乡镇的村实现规模化种植面积达3400亩,开发艾产品有艾香包、艾枕、艾脐贴、艾柱、艾浴包、颈椎贴、艾膝宝、艾草精油、艾草香皂、艾眼罩、艾草香膏、艾绒被、艾绒枕等近百个品种。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和“土地收益+种收‘双包’+吸纳务工”三种助农方式,500多名农民受益增收。该公司注重科技研发,拥有3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5项实用新型专利,被评为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注册了“蓼都之艾”“金生相艾”两个商标。公司还把艾草种植辐射扩散到霍邱县的范桥镇(80亩)、高塘镇(200亩),裕安区石婆店镇(300亩)。金安区东河口镇(100亩)。
  金安区张店镇松林岗村村民张晓燕于2021年流转土地200亩开始种艾草。一开始是将艾叶卖给南阳和蕲春的艾草加工企业。后与六安市金地豪农业生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成立安徽薄艾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拥有种植基地张店镇(300亩)、横塘岗乡(505亩)、城北乡(300亩)及3至5亩的零星种植面积100亩。公司采取“公司+龙头企业+村集体股份合作制+农户”的经营模式。2023年下半年花费51万元从南阳引进艾叶打绒机生产线一套,卷条机4台。2024年1月,开始艾草加工,现已开发出艾产品30多种,注册了“薄艾”商标。
  霍山县农业农村局作为霍山县艾草产业发展的牵头单位,成立了艾草产业发展领导组,局长任组长。各乡镇领导亲自抓。还以每亩500元的标准用于种植补贴,提高了困难户种植艾草的积极性。目前,种植面积达5000亩,其中困难户种植面积达3000亩。2021年,霍山县与儿街镇山王河村的山河旺农业科技发展公司开始艾草产品研发,产品达28种。霍山县注册了“霍大艾”“霍小艾”“艾葩多”“山鼎艾”等商标。
  舒城县舒茶镇舒城鸿升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聘请皖西学院孙传伯教授为首席专家,先后开展了艾草等中药材繁育、林下生态栽培技术规程研究,完成了“艾草与油茶套作栽培方法”和“艾草与桔梗间作套种栽培方法”种植技术归纳。艾草种植面积达1000亩,新建的艾草产品生产线已经投产。该企业是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金寨县沙河乡的安徽正艾堂科技有限公司和青山镇金寨县沁香源艾草家庭农场艾草种植面积也有100多亩。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艾草成片种植面积近11400亩。全市群众庄前屋后的零星种植更是难以统计,且日趋增多。
  六安艾草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认识和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尚未纳入农业支柱产业来培育;尚未作为乡村振兴主导产业来抓来管;没有制定六安艾草产品发展规划。二是艾草产业龙头企业培育不够,尚未真正形成艾草产业“龙头”。三是艾草产品同质化严重,销路不畅。四是六安艾草作为优质、道地的中药材尚未列入“十大皖药”品种之列。五是对六安艾草宣传没有策划和安排,知名度几乎为零。
  尽管如此,近几年六安艾草产业的发展呈扩散辐射、持续发展态势。2022年10月26日,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91号代表建议答复函》中统计,当年全市艾草种植面积近6500亩,一产产值3000万元,综合产值近1亿元。2024年5月,经我组调研统计,至2023年底,艾草种植面积已达11380多亩。按同比例计算,2023年一产产值达5000多万元,综合产值近1.7亿元。六安艾草产业发展已经破局。
二、艾草产业发展前景
及六安艾草独特资源禀赋

  艾草以其独特的药性和广泛的应用,成为中医药产业的宝贵资源。
  4月28日,在2024年中国艾博会举办的艾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专家指出艾产业发展呈现四个特点。
  市场规模扩大。大健康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艾制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国内艾产业总产值达395亿元以上。到2025年整个艾产业产值将高达600亿元以上;到2030年有望接近1000亿元。
  社会需求扩张。艾制品的社会需求量急剧增长,推动了艾制品市场的快速扩张。从消费省份看,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山东等沿海发达地区是艾制品的主要消费区域。艾产品未来的增量市场主要是在沿海湿热的发达地区和海外市场。
  消费群体年轻化。消费群众不断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步成为艾制品的消费主力。据《生命时报》2024年4月19日报道,美团调查显示,在其平台搜索“中医理疗”的用户中,20至35岁占比超七成;天猫平台“艾灸”的年搜索量超过千万,搜索人数年均以110%的速度增长。
  品牌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省份和企业加入艾制品行业。地处高原寒冷地区的陕西省吴堡县2017年开始种植艾草,“吴堡北艾”逐步扩栽到陕西的各市县区。2023年陕西人工种植面积突破3万亩。
  总之,大健康的需求,使艾制品、艾文化持续走进大众视野和日常生活。艾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六安市地处大别山北麓,位于江淮分水岭,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无霜期较长,达275天左右,平均气温16.7℃至17.9℃,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境内兴建的淠史杭灌区中众多的大中小型水库及沟塘堰渠,更为艾草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六安人民种植和应用艾草有着悠久的历史。正因为此,六安成为与南阳、蕲春齐名的中国三大盛产艾草的地方之一。而且六安艾草叶片厚实,绒毛丰富,独具资源禀赋,被誉为“北艾之王”,且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被广泛用于中医治疗。
三、几点建议
  (一)全市上下要形成共识,即大力发展六安艾草产业是六安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并使之成为六安经济发展新的战略。
  艾草产业是绿色产业。发展六安艾草产业已具有坚实的基础:独特种质资源禀赋的天然优势,全市各县区近几年的种植、加工探索发展的破局趋势,南阳、蕲春等地的成功经验,以及广阔的市场需求发展前景。因此,六安艾草产业是六安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成立由市领导任主要负责人的六安艾草产业发展领导组,由农业农村局牵头主抓,发改委、林业局、市场监管局、科技局、卫健委、文旅局、财政局以及金融等部门参加。研究和制定六安艾草产业发展规划,进行顶层设计,做到全市一盘棋。
  (三)组织市直相关单位和各县区主要负责人到南阳、蕲春参观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借鉴他们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使我们在艾草产业发展中,少走和不走弯路。考察组中应有市县区农业种植专家参加。
  (四)保护、利用和开发六安艾草的种质资源。艾草制品的主要原料就是艾叶。六安艾草不仅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其叶片厚实、绒毛丰富才使它赢得“北艾之王”的美誉。
  邀请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学院及省、市农业科技院所,组织专家组,对六安艾草品种进行普查,利用基因技术,挑选出六安艾草的优良品种,加以培育,筛选出品质好、产量高的六安艾草新品种。在此基础上,建立六安艾草优质品种资源库,建设六安艾草优质母本园和良种繁育基地,为大力推广种植六安艾草优质品种创造条件,也为今后申报“六安艾”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下基础。
  目前,六安艾草种植几乎都是引进蕲春、南阳的品种。只有培育出六安艾草的新品种并加以大力推广,才能使六安艾草优质、道地的资源禀赋得到应用和展示,使之成为“十大皖药”品种之一,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
  (五)在大力发展艾草全产业链上下功夫
  要在结合我市红色、绿色旅游的优势上做文章。我市有2个5A级景区,3A、4A级景区为数众多。现在的景区、景点内的旅游商品多为义乌市场的产品,同质化倾向十分严重。市及县区旅游部门,要伸出“有形之手”,协调景区,把霍邱大艾公司、金安区薄艾等公司的香包、艾枕、艾草香精、艾锤、灸条、灸柱、艾脐贴、艾浴包等艾草产品投放到各大景区,既丰富了我市景区里的旅游商品,又扩大了六安艾产品的销售和知名度。
  现阶段,市及县区卫健委要协调市、县、区中医院,组织医务人员开展艾灸、艾浴等健康理疗养生培训。分级、分重点对市县区的理疗养生馆工作人员和各景区的农家乐、民宿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真正掌握并使用六安艾产品进行健康理疗养生的技能,丰富和提升六安游客的旅游新体验。
  要着力改变六安艾产品“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霍邱大艾公司的艾条、艾柱、艾香包、艾枕、熏蒸香锭、艾绒被畅销江、浙、沪、粤等地,而在六安仅市中医院纯诚堂设有2个专柜。这既有企业产品销售不力,产品宣传不够的因素,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引导协调不足也是原因之一。建议市县区医药管理部门积极作为,发挥引导作用,协调好企业与药品公司的关系,畅通六安艾产品在本地的销售渠道。
  (六)加强艾草种植技术的探索与实践。大面积成片种植艾草已有成功经验。要组织市县区农业科技人员学习舒城鸿升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艾草与油茶套作栽培方法”和“艾草与桔梗间作套种栽培方法”,结合各县区实际,探索艾草与桃树、梨树、红薯、板栗、葡萄等作物的间作套种栽培方法,既扩大了艾草种植面积,又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收入。艾草林下种植,南阳、蕲春已有成功经验,要学习借鉴推广。
  (七)对我市艾草产业的发轫之地——霍邱县大艾公司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该公司所在地彭塔镇西隐贤村,小淠河将该村三面包围,2020年水灾,曾使艾草种植损失惨重。小淠河治理已有规划,请水利部门尽快完善规划并予以实施。市县两级政府要争取将该村及周边乡镇种植的艾草纳入农业保险(金安区薄艾公司的艾草种植已纳入农业保险),以进一步调动农民发展艾草产业的积极性。规划中的跨东湖、淠河的隐贤大桥,应争取早日开工,以解决该镇的交通“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