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综合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宫颈癌放疗患者的“难言之隐”

皖西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8月19日    来源:皖西日报

  对于正常女性而言,阴道有自净能力,不需要阴道冲洗,但对于需要放疗的宫颈癌患者而言,肿瘤坏死脱落就需要进行阴道冲洗。那么,阴道冲洗究竟有没有必要?又该怎么做呢?
  1.阴道冲洗的重要性
  宫颈癌患者放疗过程中,阴道和宫颈肿瘤组织在射线作用下会发生坏死、脱落,进行阴道冲洗可以清除阴道壁及宫颈坏死脱落组织,有利于炎症的吸收与消退,防止感染,提高放疗敏感度。同时,盆腔放疗可引起阴道粘膜的放射反应,由于放疗射线有持续效应,如果导致阴道纤维化、挛缩狭窄甚至宫腔积脓,严重时会导致阴道粘连,甚至闭锁。所以毋庸置疑,宫颈癌放疗患者阴道冲洗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2.冲洗方法
  患者应坚持每天使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阴道冲洗一次。这种溶液具有良好的杀菌消毒作用,能够有效防止感染。如果患者出现阴道分泌物较多或局部异味较大的情况,则需要每天进行两次冲洗,以保持阴道清洁和减少不适感。
  冲洗时,患者需要特别注意动作轻柔,避免用力过大,以防损伤放疗后脆弱的阴道黏膜。冲洗压力应适中,过高的压力可能会引起不适或损伤组织。使用冲洗器具时,应确保冲洗液均匀地流入阴道,并能有效冲洗出分泌物。此外,冲洗液的温度应适宜,以减少对阴道的刺激和不适感,确保冲洗效果。
  在进行阴道冲洗时,保持器具和环境的清洁卫生非常重要。每次使用前后,冲洗器具都应彻底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应先洗净双手,确保操作过程中的无菌环境。特别是对于免疫力较低的放疗患者,更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减少感染风险。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安排冲洗时间和频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能够有效预防感染,提高放疗后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隔离和无菌保护工作是阴道冲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能够有效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冲洗时间
  对于宫颈癌放疗患者,阴道冲洗是预防感染和保持阴道清洁的重要措施。冲洗的时间和频率需要根据治疗阶段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在放疗后的半年内,患者应每日进行一次阴道冲洗。半年以后,根据患者阴道分泌物的情况,可以将冲洗频率调整为两至三天一次。随着身体的逐渐恢复,患者一年后可以将冲洗频率减少至每周一次。这种逐步减少冲洗频率的方法,可以在保持阴道清洁的同时,减少对阴道正常菌群的干扰。
  部分宫颈癌患者在放疗结束一年后复查时,仍可能出现阴道粘连的情况,所以患者在放疗结束后的两年内,仍需定期进行阴道冲洗。这一阶段的冲洗频率和方法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禁忌症
  宫颈癌放疗患者在接受阴道冲洗时,需要特别关注禁忌症,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护理。宫颈癌伴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是阴道冲洗的重要禁忌之一。对于这些患者,阴道冲洗可能带来潜在风险,因此需采取其他清洁方式。
  对于宫颈癌伴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阴道冲洗应严格禁止。这是因为冲洗过程中的压力和操作可能会加重出血,导致大出血的风险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冲洗液的流动和压力可能会破坏凝血机制,扰动血块,从而引发严重的出血问题。大出血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对于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应避免任何形式的阴道冲洗。
  在阴道冲洗被禁止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外阴擦洗的方式来保持清洁。外阴擦洗是一种较为温和的清洁方法,不会对阴道内部造成干扰,适用于有出血风险的患者。具体方法是使用温水和温和的清洁剂,轻柔地擦洗外阴部位,注意不要用力过大,以避免刺激和损伤皮肤。外阴擦洗能够有效清除外部污物和分泌物,减少感染风险,同时不会影响阴道内部的出血状况。每次擦洗前应彻底洗净双手,使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避免使用公共毛巾,防止交叉感染。在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确保清洁措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六安市中医院 徐蕾)